锦州苹果

锦州市果树工作总站 【管理

原产地辽宁

– 产地市县:辽宁省锦州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果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1507
– 地标认证时间:2014
– 品质特点:果面光滑、光泽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2179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4年11月18日
产品介绍

锦州苹果,产地位于锦州市的凌海市、义县、太和区、北镇市、黑山县、松山新区共29个乡镇、128个村,其保护范围为东经120°42′—122°36′,北纬40°48′—42°08′。2014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锦州市果树工作总站。
锦州地区主要以山坡地、丘陵地、平原二高地为主,区域内的空气、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适宜苹果生产,是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处于一月份平均气温﹣10℃线附近,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利于果实着色和糖分的增加,果实耐贮性强。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独特优良品质。锦州苹果外观色鲜形正,内质汁多味浓、酸甜适口。锦州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最早栽培大苹果的产区之一。现锦州苹果生产面积25万亩,产量达14.5万吨,实现亩产效益万元以上。锦州苹果文化底蕴深厚。爱国民主人士李善祥创立了辽西第一家国光苹果园“生生果园”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苹果园。毛主席曾三次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锦州苹果文化具有热爱人民、严守纪律、艰苦奋斗、爱国创业和开拓创新的文化内涵。近年来由于市政府的重视,进一步提升了该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国内外,目前锦州苹果已成为本地区水果中的主导产业。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北依托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脉,南临渤海湾,西北为低丘山地,丘陵、山地占60%,坡地、洼地占40%,造就了独特的小气候区,土壤类别分棕色森林土占总面积61.4%,草甸土占总面积35.5%。土质为砂砾土、砂石土、沙壤土和坡黄土,土层厚度1—5m,富含矿物质,土壤有机质达1.0—1.5%。苹果园经多年增施农肥、秸杆、绿肥改造后,栽植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以上。土质肥沃,碱解氮含量达到180ppm以上,有效磷含量达20—25ppm,速效钾含量达125—140ppm,PH值为5.5—7.0,极有利于苹果生产。
2. 水文情况:锦州市水资源充足,境内自西北向西南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等,全长达270公里。年径流量20亿立方米以上。地下水较丰富,水质较好,矿化度低于1g/升,是理想的种植业灌溉用水。年均降水量550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降水不均,常发生春旱和秋吊现象。
3. 气候情况:锦州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日照充足,降雨不均,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8.8℃~-11℃,7月平均气温24~26℃,年降水量450~650mm,年日照时数2680~2730小时,≥10℃有效积温3403~3563℃,果实成熟季节(从9月上旬开始)昼夜温差大,高低温差相差10~13℃,利于果实着色和果实增加含糖量,是得天独厚的有利气候条件。无霜期150~180天,非常适宜锦州苹果优质水果生产。

地域范围

锦州苹果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20°42′—122°36′,北纬40°48′—42°08′之间,海拔高度50m—410m,所辖凌海市、义县、太和区、北镇市、黑山县、松山新区29个乡镇、128个村,栽培面积25万亩,总产量达到14.5万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锦州苹果充分成熟时,外观具有果面光滑、光泽、无锈、蜡质中黄、果粉较厚、果面清洁、色泽鲜艳,果肉结构良好,果肉脆,果实硬度大,含糖量高,酸甜或甜酸可口,适口性好,耐贮藏、耐运输等显著特点,反映出锦州苹果特有的风味和特征。
2. 内在品质指标
锦州苹果内在品质指标均在规范规定值以上,果实硬度(kg/平方厘米)≥7,可溶性固形物(%)≥13.0,可溶性糖(%)≥11.3,总酸(%)≤0.6,维生素(mg/100g) ≥5.0。
3. 安全要求
生产过程执行NY/T5012-2002 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
锦州苹果生产选择山坡地、丘陵、平原二高地,地势优势明显,土类为棕壤土、草甸土,土质有砂砾土、沙壤土、砂石土、坡黄土。土层厚度1—5m不等,多数为1—3m,满足锦州苹果的生态要求,确保锦州苹果品质的提高。
2. 品种选择
选择国光苹果作为锦州苹果的主栽品种。国光品种平均果重130g,最大达180g,色泽暗红或浓红,最低着色60%,果形比较端正,果梗完整,果面无伤无锈,果实硬度(kg/平方厘米)≥7,可溶性固形物(%)≥13.0,可溶性糖(%)11.3,总酸(%)﹤0.60。维生素C(mg/100g)≥5.0。
3. 生产过程管理
土肥水管理:①秋施基肥。以优质鸡粪、猪粪、羊类为主,充分腐熟,于早秋或果实采收后施入,施入时延栽植穴坑外沿挖宽30cm,深40—50cm,长100—200cm的施肥沟,把腐熟的有机肥与过磷酸钙(亩掺入量50—75kg),充分混合后施入施肥沟,亩施肥量2500—3000kg。②巧施化肥。土壤追肥每年3次,第1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果实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以磷钾肥为主;第3次在果实生长期,以钾氮为主。亩施用量30—50kg,树下开15—20cm沟施,追肥后应及时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果实
采收30天以前进行。③合理灌水。全年必保6次水,萌芽水、花前水、果实膨大水、果实采前水(采收前30天)、秋施肥水、土壤封冻水。灌水浸透土壤深度达40—60cm。
整形修剪:①树形。纺锤形:667平方米栽55—67株,干高0.8m以上,树高3—3.5m,中心干上分布10—15个小主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小冠疏层形:667平方米栽33—55株,干高0.6m以上,树高3—3.5m,全树有5—6个主枝。第一层3个,第二层2—3个,层间距0.6—0.7m,层内距0.3—0.5m。第一层主枝背下斜生2个侧枝。二层主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②修剪。幼树修剪:定干后保留发出的所有枝条,有利用价值的,采取摘心、变向,无用的剪除。冬剪时,2—3年生树骨干枝在上中部剪截,促发长枝。初果期树修剪:保持全树通风透光为标准,疏除无用枝,培养中小健壮结果枝组,稳定树势,增加枝量和产量,提高质量。盛果期树修剪:保持树势健壮和产量稳定。
花果管理:①控制产量。以每亩2500—3000kg为宜。②花期授粉。充分利用蜜蜂、壁蜂、人工,在花期对缺少授粉树的苹果树进行授粉,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③疏花疏果。按距离法疏果,小型果15—20cm留1—2个果,中型果20—25cm留1个果,大型果25—30cm留一个果,花后一个月内疏完。疏除病虫小果、畸型果,留大果、好果。④果实套袋。苹果花后35—50天内果实套袋完成,套袋前打2—3次无污染低毒杀菌杀虫剂。采收前20—30天摘除外袋,隔5—7天除内袋。⑤摘叶、转果。要在着色期摘除果袋,摘除果实周围叶片,转果使果实全面受光着色,提高整体外观着色质量,全红果率达85%以上。
病虫害防治:①落叶至萌芽前,重点防治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和红蜘蛛等。用5%菌毒清水剂30—50倍,或腐必清乳剂2—3倍。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树体喷布1—2次杀菌剂,喷3—5度石硫合剂,或5%菌毒清100倍。②花后至幼果套袋前,重点防治果实轮纹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红蜘蛛、蚜虫、卷叶虫、金纹细蛾。落花后7—10天,喷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1000倍液。杀虫杀螨剂,喷0.3%苦参碱水剂300—500倍液。③果实膨大期,防
桃小食心虫,用500微克性外激素诱芯水碗诱捕器,卵果率达1%时,喷40%硫酸烟碱800—1000倍液。二斑叶螨每叶达7—8头时,喷20%螨死净2000—3000倍液。④果实采收前期,重点防治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采收20天前喷一次百菌清。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规定
苹果采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做到优质优采,果梗完整,果面保持无损伤。包装、运输、贮藏做到苹果无伤害、无污染,保证质量和安全。
5.生产记录要求
对全年苹果整形修剪、果树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防治、农肥、化肥投入、土肥水管理、果实采收、树体防寒等都应做好工作记录,以便工作总结和可追溯。

包装规范

1. 协议:明确标识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使用方法。签订协议后,按照地理标志管理规定操作。
2. 分级:苹果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分级,做到优等优质优价。
3. 包装、贮藏、运输:采收的苹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贮藏、运输。
5. 标识:标识使用人应该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锦州苹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产品百科
锦州苹果,辽宁省锦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锦州市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锦州县志》记载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最早栽培大苹果的产区之一。爱国民主人士李善祥创立了辽西第一家国光苹果园“生生果园”;毛泽东曾三次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锦州苹果充分成熟时,外观具有果面光滑、光泽、无锈、蜡质中黄、果粉较厚、果面清洁、色泽鲜艳,果肉结构良好,果肉脆,果实硬度大,含糖量高,酸甜或甜酸可口,适口性好,耐贮藏、耐运输等显著特点,反映出锦州苹果特有的风味和特征。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锦州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锦州苹果
产地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
品质特点
果面光滑、光泽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2179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18日

锦州苹果产品特点

锦州苹果品质特性

锦州苹果充分成熟时,外观具有果面光滑、光泽、无锈、蜡质中黄、果粉较厚、果面清洁、色泽鲜艳,果肉结构良好,果肉脆,果实硬度大,含糖量高,酸甜或甜酸可口,适口性好,耐贮藏、耐运输等特点。

锦州苹果营养价值

锦州苹果内在品质指标均在规范规定值以上,果实硬度(千克/厘米)≥7,可溶性固形物(%)≥13.0,可溶性糖(%)≥11.3,总酸(%)≤0.6,维生素(毫克/100克)≥5.0。

锦州苹果锦州苹果

锦州苹果产地环境

锦州苹果土壤地貌

北依托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脉,南临渤海湾,西北为低丘山地,丘陵、山地占60%,坡地、洼地占40%,造就了独特的小气候区,土壤类别分棕色森林土占总面积61.4%,草甸土占总面积35.5%。土质为砂砾土、砂石土、沙壤土和坡黄土,土层厚度1—5米,富含矿物质,土壤有机质达1.0—1.5%。苹果园经多年增施农肥、秸杆、绿肥改造后,栽植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以上。土质肥沃,碱解氮含量达到180ppm以上,有效磷含量达20—25ppm,速效钾含量达125—140ppm,pH值为5.5—7.0,有利于苹果生产。

锦州苹果水文情况

锦州市水资源充足,境内自西北向西南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等,全长达270公里。年径流量20亿立方米以上。地下水较丰富,水质较好,矿化度低于1克/升,是理想的种植业灌溉用水。年均降水量5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降水不均,常发生春旱和秋吊现象。

锦州苹果气候情况

锦州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日照充足,降雨不均,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8.8℃—-11℃,7月平均气温24—26℃,年降水量450—650毫米,年日照时数2680—2730小时,≥10℃有效积温3403—3563℃,果实成熟季节(从9月上旬开始)昼夜温差大,高低温差相差10—13℃,利于果实着色和果实增加含糖量。无霜期150—180天,适宜锦州苹果生产。

锦州苹果锦州苹果

锦州苹果历史渊源

锦州市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锦州县志》记载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是全国最早栽培大苹果的产区之一。爱国民主人士李善祥创立了辽西第一家国光苹果园“生生果园”;毛泽东曾三次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
2017年,第四届中国·锦州苹果节在锦州苹果廉政文化景区举行。

锦州苹果生产情况

2014年,锦州苹果栽培面积25万亩,总产量达到14.5万吨。

锦州苹果锦州苹果

锦州苹果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锦州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锦州苹果锦州苹果

锦州苹果地理标志

锦州苹果地域保护范围

锦州苹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锦州市所辖三台子镇、石山镇、白台子乡、大凌河镇、双羊镇、新庄子乡、大业乡、余积镇、翠岩镇、温滴楼乡、班吉塔镇沈家台镇、板石沟乡、张家堡乡大榆树堡镇、白庙子乡、头道河乡、瓦子峪镇、闾阳镇、常兴店镇、富屯乡、大市镇、绕阳河镇、新兴镇、太和镇、八道壕镇、英城子乡、钟屯乡、市农场共29个乡镇128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2′00″—122°36′00″,北纬40°48′00″—42°08′00″。

锦州苹果锦州苹果

锦州苹果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锦州苹果锦州苹果

(1)产地选择

锦州苹果生产选择山坡地、丘陵、平原二高地,地势优势明显,土类为棕壤土、草甸土,土质有砂砾土、沙壤土、砂石土、坡黄土。土层厚度1—5米不等,多数为1—3米,满足锦州苹果的生态要求,确保锦州苹果品质的提高。
(2)品种选择
选择国光苹果作为锦州苹果的主栽品种。国光品种平均果重130克,最大达180克,色泽暗红或浓红,最低着色60%,果形比较端正,果梗完整,果面无伤无锈,果实硬度(千克/厘米)≥7,可溶性固形物(%)≥13.0,可溶性糖(%)11.3,总酸(%)﹤0.60。维生素C(毫克/100克)≥5.0。
(3)生产过程管理
土肥水管理:①秋施基肥。以优质鸡粪、猪粪、羊类为主,充分腐熟,于早秋或果实采收后施入,施入时延栽植穴坑外沿挖宽30厘米,深40—50厘米,长100—200厘米的施肥沟,把腐熟的有机肥与过磷酸钙(亩掺入量50—75千克),充分混合后施入施肥沟,亩施肥量2500—3000千克。②巧施化肥。土壤追肥每年3次,第1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第2次在果实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以磷钾肥为主;第3次在果实生长期,以钾氮为主。亩施用量30—50千克,树下开15—20厘米沟施,追肥后应及时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果实采收30天以前进行。③合理灌水。全年必保6次水,萌芽水、花前水、果实膨大水、果实采前水(采收前30天)、秋施肥水、土壤封冻水。灌水浸透土壤深度达40—60厘米。
整形修剪:①树形。纺锤形:667平方米栽55—67株,干高0.8米以上,树高3—3.5米,中心干上分布10—15个小主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小冠疏层形:667平方米栽33—55株,干高0.6米以上,树高3—3.5米,全树有5—6个主枝。第一层3个,第二层2—3个,层间距0.6—0.7米,层内距0.3—0.5米。第一层主枝背下斜生2个侧枝。二层主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②修剪。幼树修剪:定干后保留发出的所有枝条,有利用价值的,采取摘心、变向,无用的剪除。冬剪时,2—3年生树骨干枝在上中部剪截,促发长枝。初果期树修剪:保持全树通风透光为标准,疏除无用枝,培养中小健壮结果枝组,稳定树势,增加枝量和产量,提高质量。盛果期树修剪:保持树势健壮和产量稳定。
花果管理:①控制产量。以每亩2500—3000千克为宜。②花期授粉。充分利用蜜蜂、壁蜂、人工,在花期对缺少授粉树的苹果树进行授粉,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③疏花疏果。按距离法疏果,小型果15—20厘米留1—2个果,中型果20—25厘米留1个果,大型果25—30厘米留一个果,花后一个月内疏完。疏除病虫小果、畸型果,留大果、好果。④果实套袋。苹果花后35—50天内果实套袋完成,套袋前打2—3次无污染低毒杀菌杀虫剂。采收前20—30天摘除外袋,隔5—7天除内袋。⑤摘叶、转果。要在着色期摘除果袋,摘除果实周围叶片,转果使果实全面受光着色,提高整体外观着色质量,全红果率达85%以上。
病虫害防治:①落叶至萌芽前,重点防治腐烂病、干腐病、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和红蜘蛛等。用5%菌毒清水剂30—50倍,或腐必清乳剂2—3倍。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树体喷布1—2次杀菌剂,喷3—5度石硫合剂,或5%菌毒清100倍。②花后至幼果套袋前,重点防治果实轮纹病、炭疽病、早期落叶病、红蜘蛛、蚜虫、卷叶虫、金纹细蛾。落花后7—10天,喷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1000倍液。杀虫杀螨剂,喷0.3%苦参碱水剂300—500倍液。③果实膨大期,防桃小食心虫,用500微克性外激素诱芯水碗诱捕器,卵果率达1%时,喷40%硫酸烟碱800—1000倍液。二斑叶螨每叶达7—8头时,喷20%螨死净2000—3000倍液。④果实采收前期,重点防治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采收20天前喷一次百菌清。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规定
苹果采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做到优质优采,果梗完整,果面保持无损伤。包装、运输、贮藏做到苹果无伤害、无污染,保证质量和安全。
(5)生产记录要求
对全年苹果整形修剪、果树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防治、农肥、化肥投入、土肥水管理、果实采收、树体防寒等都应做好工作记录,以便工作总结和可追溯。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生产过程执行NY/T5012-2002 无公害食品 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锦州苹果专用标志使用

(1)协议:明确标识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使用方法。签订协议后,按照地理标志管理规定操作。
(2)分级:苹果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分级,做到优等优质优价。
(3)包装、贮藏、运输:采收的苹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贮藏、运输。
(4)标识:标识使用人应该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锦州苹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