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白蛤

寿光市海惠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 【管理

原产地山东

– 产地市县: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 产品大类:水产业类
– 产地小类:水产动物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920
– 地标认证时间:2012
– 品质特点:肉质肥满,味道鲜美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农业部第1813号公告
– 地标批准时间:2012年8月3日
产品介绍

贝壳略呈三角形,白蛤的贝壳略呈四角形,壳比我的要薄。由于老河口适宜的底质、良好的水质和丰富的饵料资源,这一带的白蛤肉质鲜美,味道独特,被称为“百味之冠”,在当地更流传着一种“吃了白嘎啦肉,百味都失灵”之说。

生态环境

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临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干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99.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607.4小时,日照率为49%,10℃以上日照时数为1568.6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60%。全年平均气温12.6℃,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季风的双重影响,气温变化较剧烈,春季温度回升较快,夏季天气炎热,平均气温23℃,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的时间,平均每年68天。秋季气温逐日降低,平均气温19℃,有寒流出现。冬季从12月份开始,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日气温低于-10℃以下的时间平均每年22天。四季分明,干湿度非常明显。北临渤海莱州湾,该海区地势低平,坡降较缓,坡度为0.2×10-3,属粉砂淤泥质型海岸,含砂量为70%~80%。平均水深较小,有弥河、丹河、旺河、小老河、织女河等多条河流注入,附近还有潍河、白浪河等入海,因为有多条河流入海,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水质肥沃,为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也较丰富,饵料生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特别适宜于白蛤生长,是人们争相购买的上乘品种。据《寿光年鉴》记载:“老河口海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夏季比春季高,春季50-100毫克/立方米,夏季100-250毫克/立方米 ,PH值7.2-8.3,盐度15.38-28.53‰,溶解氧5.67-10.51毫克/升,浅海渔业资源丰富,滩涂鱼虾贝种类繁多”。其中白蛤就是这一带众多贝类中很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因这一代紧邻老河,所以当地老百姓通常叫做老河口白蛤。白蛤栖息环境要求:白蛤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通过以上对老河口一带地理环境和白蛤所要求环境的对比可以看出,老河口一带海区无论地势、底质、水质、饵料、盐度等各项指标都特别适合于白蛤的生态习性,从而诞生了著名的老河口白蛤。自七十年代末在寿光老河口海区形成自然种群,并形成捕捞产量,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人工增养殖,目前增养殖面积20000多亩,年产量15000余吨。据1991年《山东省志 水产志》第53页记载:“四角蛤(白蛤)贝壳坚厚,略呈四角形,故名四角蛤。主要分布在寿光一带沿海,以莱州湾沿岸产量较高。分布面积8万亩,资源量约为6.6万吨。另据《1981年寿光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水产资源》中第7页记载:四角蛤蜊(即白蛤)分布区域,密集区为高中潮区,低潮区中上部也有分布;分布面积9919万平方米;分布密度,平均305克/平方米;资源总量33130吨。从以上山东省和寿光市两个历史材料可以清楚的看出,寿光白蛤的资源量正好占据全省资源总量的50%。充分证明白蛤在寿光沿海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生产场。老河口一带的白蛤2009年产品被评为无公害产品,保护区2008年被认定为山东省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在当地也创造出了花样繁多的烹饪方法,如: 原味白蛤、白蛤汤面、芙蓉白蛤、菠菜白蛤汤、铁板白蛤、麻辣白蛤等已成为广泛流行的地方美食名吃。

地域范围

老河口白蛤学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Reeue),在山东地区统称蛤蜊(gé lí),在寿光一带又习惯称为白蛤啦(bei ga la),简称白蛤。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寿光市行政区内的营里镇老河口沿海一带,地域范围是北纬 37°15′——37 °17′、东经119°00′——119°04′,总面积 20000余亩,年产量15000余吨。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贝壳薄,略呈四角形,两壳膨胀。生长线明显,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的泥砂滩中。老河口白蛤最大的外观特征是壳面颜色较深,呈黑色或灰黑色,肉质肥满,味道鲜美,是因为这一带海区滩涂底质平坦,水流较缓,粉砂型滩泥,饵料生物丰富等特定的因素所造就的,为蛤中上品。商品白蛤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的要求。内在品质指标:由于适宜的底质、良好的水质和丰富的饵料资源,老河口一带的白蛤肉质鲜美,味道独特,被称为“百味之冠”,当地流传一种“吃了白嘎啦肉,百味都失灵”之说。白蛤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白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据有关医学报道,白蛤还具有一下药理作用:a《本草经疏》中记载:“白蛤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现在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b《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白蛤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c现代医学认为,白蛤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d中医对白蛤特别看好,认为具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
2. 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以上“特定生产方式”中产地环境、苗种放养、生产管理中的生产要求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70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组织发展生产,完善质量管理细则,确保老河口白蛤的质量安全。

生产方式

1. 产地环境: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良,水质肥度适宜,盐度适宜,适口饵料丰富,而且以白蛤喜食的圆筛藻、舟形藻、菱形藻等底栖硅藻类居多,透明度0.3-1.0米左右,海况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要求,为白蛤的繁衍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为进一步保护好这一地方优质资源,2008年9月22日以寿光市海惠集团为依托,成立了寿光市海惠海水养殖专业合作,以海惠集团贝类养殖场为发展基地,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管理模式,重点对白蛤实行统一苗种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和产地认证、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六统一”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分散生产经营的质量监管、安全保障难的问题。在生产管理中总结出了“五防”、“五勤”的管理经验。“五防”是:防洪、防暑、防冻、防人践踏、防敌害。“五勤”是:勤巡逻、勤查苗、勤修堤、勤清沟、勤除害。实现了封滩护养,划定产卵场,限制捕捞量,禁止人为破坏,有计划地移养,增加资源量。初期在种苗稀少的地方先行移播苗种,在自然贝苗分布不匀的滩面可移密补稀,促进生长,限制捕捞季节和规格,繁殖期禁止采捕,达到商品规格(体长3厘米以上)后进行轮捕、销售,以有利于贝苗的再附着。目前该合作社拥有投资社员111人,发展社员398户。
2. 场地选择及整理:养殖场地应选择底质以细砂或泥砂为主(含砂量在60%-80%)风浪较小,平坦,稳定的中低潮区海滩,场地选好后应进行平整除害,用高0.5米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整个养殖场地围起来,较大的养殖场地还应再用网片隔开,分为若干小区,以免白蛤移动时堆积在场地一端。?
3. 放养密度:应视养殖目的和海区状况而定,属于暂养的,密度可大一些。一般养成中投放壳长2厘米的幼虫(每千克500个左右)时,每667平方米可控制在500-700千克。
4. 播苗:播苗可在潮水退出滩面时进行,将幼贝均匀地撒在滩上。亦可在涨潮时用船装运至预先插好标记的滩涂上均匀撒播。
5. 养成管理:养成期要防灾、防害、防逃。大风暴雨之后要检查拦网情况,若白蛤因风浪翻滚成堆应及时疏散。对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鱼类,蟹类和鸟类要经常采捕或驱赶,一般春天播放体长2厘米的幼贝,秋后可长至3厘米。白蛤长到3厘米左右便可收获,除繁殖期外,其他时间均可采捕。
6. 生产管理:整个保护区海域实施分片承包管理,以人工增殖、护养为主,实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将水质监测、教育培训、技术措施、检查和管理制度、产地环境保护以及奖罚制度等汇编成册,分发到各个会员手中,保证各项制度具有适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包装规范

在保护区地域范围内的所有白蛤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老河口白蛤地理标志,须向寿光市海惠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老河口白蛤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1. 包装:所用包装材料兼顾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所有类型包装符合GB7718的规定。内包装采用清洁无毒的塑料袋(盒、瓶)、麻织品等。?每袋大小基本均匀,重量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以 25—50kg为宜。
2. 包装标识: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等级、商标、条形码、食用方法、贮存指南、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产品标准标号、生产日期(批号)、数量、毛重(kg)、联系电话等。
3. 贮存:刚出水的白蛤体内含有细沙,需在暂养池中进行吐沙处理,暂养池要求环境洁净卫生、阴凉、无毒、无异味,以水泥池为好,并配有微管充氧,放置时以一层为宜,以免因重叠其不易张口而吐沙不尽,暂养水的盐度以10‰–20‰左右为宜,温度保持在23℃,同时在避光无扰动的条件下,吐沙效果最好。暂养放置密度越小,吐沙效果越好。但从含沙量、口感和经济性等综合效果考虑,暂养吐沙放置密度为10-15kg/平方米时,可得到吐沙质量满足食用要求的合格的贝肉。暂养时间达到16小时以后,其吐沙效果已满足需要。
4. 运输:运输工具清洁、无毒、无异味,禁止与有毒、有害或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运,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活体运输时采用透气性良好的麻袋进行干法运输,需要保持湿润,常温条件下超过5小时需要冷藏车保持在5℃-10℃低温运输,具体根据运输时间长短适当调整温度,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害。

产品百科
老河口白蛤,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老河口白蛤学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Reeue),在山东地区统称蛤蜊(gé lí),在寿光一带又习惯称为白蛤啦(bei ga la),简称白蛤
老河口一带的白蛤肉质鲜美,味道独特,被称为“百味之冠”,当地流传着“吃了白嘎啦肉,百味都失灵”之说,其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
2012年8月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老河口白蛤”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老河口白蛤
外文名
Mactra veneriformis, Reeue
学    名
四角蛤蜊
产地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品质特点
肉质肥满,味道鲜美
地理标志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国家农业部第1813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2年8月3日

老河口白蛤产品特点

老河口白蛤感官特征

老河口白蛤老河口白蛤

老河口白蛤贝壳薄,略呈四角形,两壳膨胀。生长线明显,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的泥砂滩中。

老河口白蛤最大的外观特征是壳面颜色较深,呈黑色或灰黑色,肉质肥满,味道鲜美,是因为这一带海区滩涂底质平坦,水流较缓,粉砂型滩泥,饵料生物丰富等特定的因素所造就的,为蛤中上品。

老河口白蛤品质指标

由于适宜的底质、良好的水质和丰富的饵料资源,老河口一带的白蛤肉质鲜美,味道独特。
白蛤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白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老河口白蛤价值功效

原汁白蛤原汁白蛤

本草经疏》中记载:“白蛤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除这种传统用法外,还对蛤蜊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物称为蛤素。动物实验证明,蛤蜊对小鼠的肉瘤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白蛤肉和韭菜经常食用,可治疗阴虚所致的口渴、干咳、心烦、手足心热等症。常食蛤蜊对甲状腺肿大、黄疽、小便不畅、腹胀等症也有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白蛤肉炖熟食用,一日三次可治糖尿病。
中医认为白蛤具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

老河口白蛤产地环境

寿光营里老河口滩涂寿光营里老河口滩涂

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临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干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99.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607.4小时,日照率为49%,10℃以上日照时数为1568.6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60%。全年平均气温12.6℃,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季风的双重影响,气温变化较剧烈,春季温度回升较快,夏季天气炎热,平均气温23℃,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的时间,平均每年68天。秋季气温逐日降低,平均气温19℃,有寒流出现。冬季从12月份开始,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日气温低于-10℃以下的时间平均每年22天。四季分明,干湿度非常明显。北临渤海莱州湾,该海区地势低平,坡降较缓,坡度为0.2×10-3,属粉砂淤泥质型海岸,含砂量为70%-80%。平均水深较小,有弥河丹河、旺河、小老河、织女河等多条河流注入,附近还有潍河白浪河等入海,因为有多条河流入海,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水质肥沃,为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也较丰富,饵料生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特别适宜于白蛤生长。

产地保护区产地保护区

据《寿光年鉴》记载:“老河口海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夏季比春季高,春季50-100毫克/立方米,夏季100-250毫克/立方米 ,PH值7.2-8.3,盐度15.38-28.53‰,溶解氧5.67-10.51毫克/升,浅海渔业资源丰富,滩涂鱼虾贝种类繁多”。其中白蛤就是这一带众多贝类中很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因这一代紧邻老河,所以当地老百姓通常叫做老河口白蛤。

白蛤栖息环境要求:白蛤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通过以上对老河口一带地理环境和白蛤所要求环境的对比可以看出,老河口一带海区无论地势、底质、水质、饵料、盐度等各项指标都特别适合于白蛤的生态习性,从而诞生了著名的老河口白蛤。

老河口白蛤历史渊源

老河口白蛤菜品老河口白蛤菜品

据1991年《山东省志·水产志》第53页记载:“四角蛤(白蛤)贝壳坚厚,略呈四角形,故名四角蛤。主要分布在寿光一带沿海,以莱州湾沿岸产量较高。分布面积8万亩,资源量约为6.6万吨。另据《1981年寿光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水产资源》中第7页记载:四角蛤蜊(即白蛤)分布区域,密集区为高中潮区,低潮区中上部也有分布;分布面积9919万平方米;分布密度,平均305克/平方米;资源总量33130吨。

从以上山东省和寿光市两个历史材料可以清楚的看出,寿光白蛤的资源量正好占据全省资源总量的50%。充分证明白蛤在寿光沿海历史上就是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生产场。老河口一带的白蛤产品2009年被评为无公害产品,保护区2008年被认定为山东省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
由于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在当地也创造出了花样繁多的烹饪方法,如:原味白蛤、白蛤汤面、芙蓉白蛤、菠菜白蛤汤、铁板白蛤、麻辣白蛤等已成为广泛流行的地方美食名吃。

老河口白蛤生产情况

老河口白蛤自七十年代末在寿光老河口海区形成自然种群,并形成捕捞产量,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人工增养殖,2012年增养殖面积20000多亩,年产量15000余吨。

老河口白蛤产品荣誉

2012年8月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老河口白蛤”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1月,老河口白蛤入选寿光首批“文化名品”。

老河口白蛤地理标志

老河口白蛤地域保护范围

老河口白蛤地域保护范围:寿光市营里镇老河口沿海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0′00″-119°04′00″,北纬37°15′00″-37°17′00″。

老河口白蛤质量技术要求

  • 特定生产方式
老河口滩涂上的白蛤老河口滩涂上的白蛤

1、产地环境: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良,水质肥度适宜,盐度适宜,适口饵料丰富,而且以白蛤喜食的圆筛藻、舟形藻、菱形藻等底栖硅藻类居多,透明度0.3-1.0米左右,海况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要求,为白蛤的繁衍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为进一步保护好这一地方优质资源,2008年9月22日以寿光市海惠集团为依托,成立了寿光市海惠海水养殖专业合作,以海惠集团贝类养殖场为发展基地,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管理模式,重点对白蛤实行统一苗种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和产地认证、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的“六统一”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分散生产经营的质量监管、安全保障难的问题。在生产管理中总结出了“五防”、“五勤”的管理经验。“五防”是:防洪、防暑、防冻、防人践踏、防敌害。“五勤”是:勤巡逻、勤查苗、勤修堤、勤清沟、勤除害。实现了封滩护养,划定产卵场,限制捕捞量,禁止人为破坏,有计划地移养,增加资源量。初期在种苗稀少的地方先行移播苗种,在自然贝苗分布不匀的滩面可移密补稀,促进生长,限制捕捞季节和规格,繁殖期禁止采捕,达到商品规格(体长3厘米以上)后进行轮捕、销售,以有利于贝苗的再附着。截至2012年,该合作社拥有投资社员111人,发展社员398户。

2、场地选择及整理:养殖场地应选择底质以细砂或泥砂为主(含砂量在60%-80%)风浪较小,平坦,稳定的中低潮区海滩,场地选好后应进行平整除害,用高0.5米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整个养殖场地围起来,较大的养殖场地还应再用网片隔开,分为若干小区,以免白蛤移动时堆积在场地一端。
3、放养密度:应视养殖目的和海区状况而定,属于暂养的,密度可大一些。一般养成中投放壳长2厘米的幼虫(每千克500个左右)时,每667平方米可控制在500-700千克。
4、播苗:播苗可在潮水退出滩面时进行,将幼贝均匀地撒在滩上。亦可在涨潮时用船装运至预先插好标记的滩涂上均匀撒播。
5、养成管理:养成期要防灾、防害、防逃。大风暴雨之后要检查拦网情况,若白蛤因风浪翻滚成堆应及时疏散。对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鱼类,蟹类和鸟类要经常采捕或驱赶,一般春天播放体长2厘米的幼贝,秋后可长至3厘米。白蛤长到3厘米左右便可收获,除繁殖期外,其他时间均可采捕。
6、生产管理:整个保护区海域实施分片承包管理,以人工增殖、护养为主,实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将水质监测、教育培训、技术措施、检查和管理制度、产地环境保护以及奖罚制度等汇编成册,分发到各个会员手中,保证各项制度具有适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质量安全规定
严格按照以上“特定生产方式”中产地环境、苗种放养、生产管理中的生产要求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70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组织发展生产,完善质量管理细则,确保老河口白蛤的质量安全。

老河口白蛤专用标志使用

在保护区地域范围内的所有白蛤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老河口白蛤地理标志,须向寿光市海惠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老河口白蛤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1、包装:所用包装材料兼顾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所有类型包装符合GB7718的规定。内包装采用清洁无毒的塑料袋(盒、瓶)、麻织品等。每袋大小基本均匀,重量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以25-50千克为宜。
2、包装标识: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等级、商标、条形码、食用方法、贮存指南、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产品标准标号、生产日期(批号)、数量、毛重(千克)、联系电话等。
3、贮存:刚出水的白蛤体内含有细沙,需在暂养池中进行吐沙处理,暂养池要求环境洁净卫生、阴凉、无毒、无异味,以水泥池为好,并配有微管充氧,放置时以一层为宜,以免因重叠其不易张口而吐沙不尽,暂养水的盐度以10‰-20‰左右为宜,温度保持在23℃,同时在避光无扰动的条件下,吐沙效果最好。暂养放置密度越小,吐沙效果越好。但从含沙量、口感和经济性等综合效果考虑,暂养吐沙放置密度为10-15千克/平方米时,可得到吐沙质量满足食用要求的合格的贝肉。暂养时间达到16小时以后,其吐沙效果已满足需要。
4、运输:运输工具清洁、无毒、无异味,禁止与有毒、有害或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运,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活体运输时采用透气性良好的麻袋进行干法运输,需要保持湿润,常温条件下超过5小时需要冷藏车保持在5℃-10℃低温运输,具体根据运输时间长短适当调整温度,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