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石榴

原产地四川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7年06月26日
– 品质特点: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97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7年06月26日
产品百科
会理石榴,四川省会理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无论土壤、气候还是光照,都非常适宜于石榴生长。会理石榴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一般在种植后第三年就开花结果,进入盛果期后,单株产量50至100千克,最高可达250至300千克;成熟期比其他产区提早30—50天。同时,会理石榴因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富含多种维生素及28种氨基酸。
相传,素有“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浓甜似蜂蜜”的美誉的会理石榴,在唐朝时被唐玄宗相中,钦定为宫廷贡品,每年中秋由南诏王送入宫中,而一直到近当代,会理石榴也一直是石榴中的上品。1990年,北京亚运会指定要6000个会理精选石榴作为赠送各国来宾的佳品。
2007年06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会理石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会理石榴
产地范围
四川省会理县
品质特点
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97号
批准时间
2007年06月26日

会理石榴产品特点

会理石榴果大、色艳、皮薄、粒软、味浓、有微香、余味长,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食部分百分率较高,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较高,籽粒“透明晶亮若珍珠,果味浓甜如蜂蜜”,品质佳良。

会理石榴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产地环境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处川滇交汇之处,区域内气候属国内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蒸发旺盛,雨量集中,干湿季分明,具有发展优质石榴的自然生态条件,是中国最佳石榴适宜区之一。

会理石榴历史渊源

会理石榴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即为皇帝御定贡品,每年由南诏王送入皇宫。
《会理州志》记载:“榴,则名曰若榴,曰丹若,曰金罂,曰天浆,曰朱实,曰朱英,曰金英;有甜、酸二种,俗称石榴”。
1966年,关河乡将会理石榴中的上品单果重达1千克以上的菜籽园石榴寄送毛泽东主席。
改革开放以来,会理石榴实现产业化经营、种植面积达130万亩,栽植总株数达8000万株,果品年产量近100万吨,销往广州、深圳、北京、哈尔滨、杭州、上海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各国及俄罗斯等国。
1990年,北京亚运会采购了6000个会理精选石榴。

会理石榴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生产情况

2007年实施保护前,会理石榴年产量为7.8万吨,年产值3.2亿元,出口量0.68万吨,实施保护后,年产量达24.8万吨,年产值9.1亿元,出口量3.2万吨。
2012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28万亩,石榴果品产量30万吨,果农收入10亿元。
2014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石榴果品产量达到35万吨,果农收入14亿元。会理石榴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稳居中国十大石榴产区之首。
2016年,会理石榴产区已经扩大至全县22个乡(镇)的109个村社,种植面积达23200公顷,产量50万吨左右,实现石榴销售收入17亿余元。

会理石榴产品荣誉

1990年9月,会理石榴被农牧渔业部征集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展销果。
1995年,会理石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7年,会理石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2002年,会理石榴在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优农产品”。
2005年,会理石榴在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
2006年,会理石榴在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上获得“优质奖”。
2007年06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会理石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会理石榴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地理标志

会理石榴地域保护范围

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会理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会理府发〔2006〕1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会理县鹿厂镇、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富乐乡、海潮乡、竹箐乡、通安镇、新发乡、杨家坝乡、木古乡、江普乡、芭蕉乡、关河乡、黎溪镇、河口乡、鱼鮓乡、树堡乡、绿水乡、果元乡、南阁乡等2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会理石榴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青皮软籽石榴。
(二)立地条件
海拔1000至1800米的河谷及缓坡,土壤主要为紫色土、褐红壤、水稻土,pH值为6.5至7.5,土壤有机质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从无检疫性病虫害、生长健壮、具有本品种特性的母树上或母本园树上剪取1至2年生枝进行扦插。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3张)

2.栽植:
(1)栽植时间:春、秋季栽植。
(2)栽植密度:每公倾≤1500株。
3.施肥:以施有机肥为主,每公倾不少于2.25万千克。
4.整形修剪:树形采用开心形,保证树冠通风透光,干高30厘米至50厘米。
5.花果管理:
(1)控花:
尽量保留一、二批花,根据实际可适当选留三、四批花。
(2)疏果:每公倾留果≤12万个。
6.果品采收:
当果实底色由深绿色变为绿黄色,果实有明显的果棱出现,向阳面淡红色带红彩霞;籽粒呈粉红色,出现针芒状,用果剪采摘。按标准分级包装。
(四)质量特色
1.感官指标:
果实端正,扁园形,果面光滑,果皮底色绿黄色,向阳面淡红色带红彩霞,果棱明显。风味浓郁(有蜂蜜香味),细嫩化渣,核软。按果实重量分级。特级果≥500克,一级果400克至500克,二级果350克至400克。
2.理化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14.0。

会理石榴专用标志使用

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会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会理石榴历史文化

关于石榴的故事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是多数版本都是说由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时,才将其引入内地栽植的。这里面有一段美丽传说。传说张骞到达西域安石国以后,在他住的馆驿门前,有一颗树繁花怒放色艳如火。张骞甚为喜爱,经常站在其旁观赏,后经打听得知是安石榴树。后来天旱了,石榴花叶日见枯萎。张骞不时担水浇灌,从而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
张骞完成使命后回中原时,安石国国王赠金送礼他皆不要,却请求带回那棵石榴树,国王欣然应允。不幸的是张骞在归途中遇到了匈奴人的追杀拦截,目的是阻止两国的友好邦交,在冲杀的过程当中张骞不幸将那棵石榴树失落了。当张骞人马到了长安后,汉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正在此时,只见一位著红裙绿衣的妙龄女子,气吁吁、泪滴滴,向张骞奔来。
汉武帝及文武百官皆惊,不知出了何事。张骞定睛一看,也是大吃一惊,这不是在安石国下榻时被自己哄出门的那位姑娘吗?原来,张骞起程的前一天夜里,他的房门被轻轻叩开,只见那位姑娘正向他施礼,请求与恩人一同前往中原。张骞一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暗想必是安时国的使女想随自己逃往中原,或者此女子是奸细也说不定。自己身为汗使,不能因此惹出祸端,于是将其劝出门外。不想今日她又追来,何况相隔数千里,她是怎么来的?张骞问道:“你不在安石国,千里迢迢追赶我们究竟是为何?那姑娘垂泪回答:“奴不图富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言罢忽然不见,旋即化为一棵高约三尺的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汉武帝大喜,认为这是国运昌隆的吉兆,于是命花工将其移植到御花园中,从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