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白魔芋

原产地四川

– 地标证书编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认证时间:2006年07月18日
– 品质特点:表皮细腻、切面较平、质地致密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04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6年07月18日
产品百科
金阳白魔芋,四川省金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阳地处金沙江下游北岸,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县之一,因定特的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和土壤等因素,金阳发展魔芋产业具有自然环境优势。
金阳白魔芋属多年生长野生白魔芋,色白、板平、浆汁饱满、无粗皮、无杂质,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其所含葡甘聚糖比其它魔芋高30—40%,粘度比其它魔芋高40—66%,被誉为东方“魔芋王”。
2006年07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阳白魔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金阳白魔芋
产地范围
四川省金阳县
品质特点
表皮细腻、切面较平、质地致密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6年第104号
批准时间
2006年07月18日

金阳白魔芋产品特点

金阳白魔芋条(片、角)具有色白、表皮手感较细腻、切面较平、质地致密等特点,含水量≤14%,葡甘聚糖≥56%,SO2≤1.6%。它富含淀粉、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金阳白魔芋产品功能广泛,在医药保健上作为最好的可溶性半纤维,被誉为人体第七营养纤维素;在食品、饮料工业上可作为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成膜剂;在工、矿业上利用葡甘露聚糖遇水膨胀的粘结性、成膜性和乳化行等特性,在化工、纺织、造纸和化妆品、石油工业上也成功应用。

金阳白魔芋金阳白魔芋

金阳白魔芋产地环境

金阳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东部边缘,地处金沙江北岸,介于东经102°26′30″-103°30′20″,北纬-27°22′10″-27°57′41″之间,其地理位置位于“一江四河”流域的中低山。气候属亚洲大陆东部季风区域中亚热带的云南高原——察隅气候区,高温多雨,大气宁静,云雨稀少,晴天多,空气干燥,气候暖和,干湿季分明。再加上土壤资源也很丰富,县内成土母质多为晨旦系的千枚岩、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风化产物,土壤自然养份丰富,土壤质地好,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高,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是白魔芋生长的良好土壤。另外,金沙江流经金阳98.8千米,金沙江干热河谷狭长地带的金阳,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土壤结构、气候条件,成了中国生长白魔芋优质产地之一。

金阳白魔芋金阳白魔芋

金阳白魔芋历史渊源

金阳县白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间,龙云在云南省得势后,以昭通为基地,把他的故乡金阳县灯厂区作为重点开发区,组织云南佃农跨金沙江到金阳沿江一带开垦荒地,就地采集野生白魔芋种,进行人工栽培种植,其产品“金江芋角”品质优良,具有色白、沙细、板平、无杂质等特点。
此后,白魔芋的发展几经起落,到“文革”期间,面积仅有168亩,濒临灭绝的边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阳县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白魔芋生产上,将白魔芋列为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项目。
1998年,金阳县制定了《金阳县关于大力发展白魔芋产业的决定》,成立了白魔芋生产领导小组,设置专门机构白魔芋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白魔芋的规划、协调、管理、服务,集中在金沙江流域最佳适宜种区的26个乡镇规模成片种植,并突出种植重点区域,形成特色产业。金阳县根据魔芋喜阴怕晒、喜凉怕热的特点,在沿江乡镇建立对比试验、示范基地,不断研究总结不同海拔地区的魔芋种植模式,分别探索出了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魔芋与高杆作物套种、魔芋与林果(主要是青花椒)套种模式;海拔在1700地区进行净作模式,实现了“地上”与“地下”的双赢,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据测算,林下套种魔芋,平均每亩收入达到1万余元,亩增收3350元,年增收1.05亿元,惠及全县15个乡镇、28个行政村、8540户43750人,白魔芋套间种成为群众增收的亮点。
2014年起,科学技术团队进驻金阳,西南农大教授、全国魔芋协会会长张胜林在现场全程指导农民规范化种植白魔芋,选种、消毒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在全县34个乡镇宜种村组标准化种植1万亩,并采取以种换种、定保护价、给白魔芋买保险等措施,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2016年,白魔芋产业被金阳县确定为第六期世行贷款重点扶持产业,魔芋产业将连续5年获得每年1000万的扶贫专项资金。

白魔芋精粉白魔芋精粉

金阳白魔芋生产情况

2006年,金阳白魔芋保护前面积2.2万亩,保护后3.6万亩,保护前产量7300吨,保护后产量21120吨,保护前产值2190万元,保护后产值7124万元,芋农人均收入达到650元。
2009年,金阳种植魔芋4万余亩,商品芋2.14万吨,产值7224万元。
2012年,金阳县建成原种基地6个,高产示范基地1000亩、科研基地100亩,魔芋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1000亩,其中近七成为林下套种、农作物间种,正常年产鲜芋3万吨左右,实现总产值达5亿元,芋农人均收入960元。
2016年,金阳县投入600万元,投入80多万斤魔芋种子,巩固3.5万亩白魔芋种植面积,新种植1.5万亩。魔芋生产商品芋3万吨,种芋9000吨,加工芋角(片)50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
2017年,金阳县白魔芋种植面积达5.5万亩,实现生产商品芋3万吨,种芋9000吨,加工芋角(片)5000吨,年加工优质精粉930吨。白魔芋生产区域由过去沿金沙江一带发展向海拔1600米以上的二半山区辐射,涵盖了30个乡镇、138个专业村,实现年产值1.2亿元,芋农人均收入达到890元以上。

金阳白魔芋产品荣誉

金阳县被四川省产业协会评为“白魔芋之乡”。
1985年,在“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金阳白魔芋精粉荣获金奖,雪魔芋获银奖,白魔芋丝获优质奖。
2003年,金阳县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金阳白魔芋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2004年,金阳县被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评为“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
2014年,金阳县被评为“全国魔芋产业发展十佳基地县”。

白魔芋田白魔芋田

金阳白魔芋地理标志

金阳白魔芋地域保护范围

金阳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金阳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金府函[2005]3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金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金阳白魔芋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白魔芋丝结白魔芋丝结
白魔芋种中的金阳紫红杆、昭枝山青麻杆和菁口大青杆。
(二)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海拔高度700米至1700米,栽培土壤为红色石灰土和石灰岩土,土层厚度大于25厘米,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于2.0%,pH值在6.5至8.0之间。
(三)栽培管理
1.种植: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
有性繁殖:每年10月到11月采收白魔芋自然授粉结的种子,11月至第二年4月整地后开沟撒播,11月收获小种芋。
无性繁殖:每年11月挖收魔芋后,除100克以上作加工外,其余小球茎及所有球茎上的根状茎于11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播种于地里,11月下旬挖收。
2.规格:种芋单个重应小于100克,分根状茎和小球茎。种植分两种方式,一是沟播,二是穴播。小于50克的小球茎和根状茎采用沟播(条播),株行距为10厘米×15厘米,每亩不大于30000株,穴播株行距为12厘米×17厘米,每亩不大于20000株。盖土10至15厘米。
3.轮作换地:连作3年后轮作2年。
4.田间管理:白魔芋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播种时以基肥形式施入土中。可施农家肥(包括厩肥、猪栏粪、土杂肥等)或经过堆沤的菜籽饼,基肥中还按每亩加100千克复合肥配合使用。追肥结合除草、培土后进行,可施腐熟稀释人粪尿或尿素。白魔芋的病害防治按DB5134/T22—2003《无公害白魔芋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主要采取以防病为主的农艺措施、人工捕杀害虫和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生长期为6月至11月。

白魔芋凉粉白魔芋凉粉
(四)挖收
开挖期在11月20日前后,挖收期从11月中下旬到第二年2月底。挖收时将超过100克的球茎作商品芋出售或加工,其余种芋尽量避免受伤,移到室内贮藏或边挖边栽,就地栽培于土内贮藏。
(五)加工流程
鲜芋→清洗去皮→切片(条、角)→烘烤→挑选→复火→分级→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观特色:白魔芋条(片、角),具有色白、表皮手感较细腻、切面较平、质地致密等特点。
2.理化指标:含水量≤14%,葡甘聚糖≥56%,SO2≤1.6%。

金阳白魔芋专用标志使用

金阳白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金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