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产业底蕴厚重。
据资料考证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
茶到人工种植,1000多年未曾断息,延续至今,辉煌依旧,在明清时期,马边茶曾作贡茶,更在解放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宋代以前,马边就产野生粗茶,明中期开始人工种植。在清末民初时,马边已成为四川省茶叶重点产销地之一,细茶销售成都、乐山及宜宾一带,粗茶则多销于夷(藏)地。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和经营茶叶,由农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指导农民种茶,茶叶产量逐年回升,1951年的细茶产量已上升到3471担,1955年产粗茶已达13727担。
二、“马边绿茶”产业环境大为改善,产业基础扎实。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狠抓茶叶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
先后建成: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茶叶)、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精品农业(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国家茶叶产茶重点县等一批国家和省市茶叶重点县,产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为茶叶产业实现下一轮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马边绿茶”生态优良,品质上佳。
马边县境内海拔448米—4042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县森林覆盖率53.4%,年均降水量达1093毫米,平均气温16.9℃,相对湿度80%;茶区土壤多为酸性紫色土和黄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良好的气候生态环境,充足的云雾雨露,富饶的沃土,为茶树积累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奠定了基础。经专家论证,马边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茶场主要集中在海拔600米—1300米的二半山区,该区域林木苍翠,山峦起伏,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孕育出了风味独特品质上佳的马边茶叶,深受消费者亲睐。
四、“马边绿茶”原料优异,风味独特。
“马边绿茶”指用马边境内种植的茶叶原料,按照绿茶工艺制作的茶叶,主要有扁形茶、毛峰、炒青、烘青等。“马边绿茶”保护范围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包括民建镇、苏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保护面积共计13333公顷,年保护产量1.5万吨。“马边绿茶”以马边绿1号、福选9号、福鼎大白、名山131. 平阳特早、乌牛早、四川群体种等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品质特征为: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赢得了“送礼就送竹叶青,喝茶还喝马边茶”的美誉,茶叶已成为马边的一个品牌,一张特色名片。
五、打造“马边绿茶”区域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
为更好打造马边茶叶品牌、保护马边优质茶叶资源,在省、市、县工商部门大力支持支持和关心下,马边从2005年开始打造“马边绿茶”地理证明商标,于2012年底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实现了马边历史上著名商标的零突破,“马边绿茶”区域品牌价值已达9.37亿元,列四川省第三位。现已先后授权许可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马边文彬绿雪茶叶专业合作社、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马边大风顶茶厂、马边永绿茶业有限公司、马边玉芽雪特产有限公司、马边茶厂、马边小凉山茶厂等八家企业使用“马边绿茶”商标。
七、“马边绿茶”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绝佳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上佳的马边绿茶,其品质和口感到了专家和消费者的认可。“马边绿茶”系列品牌先后获得“陆羽杯”奖、“甘露杯”奖、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第八届中茶杯一等奖、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文化艺术金奖、第五届中国国际西博会金奖、2012中国(四川)国际博览会金奖、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四川省著名商标、2012四川公众最喜爱农业品牌20强、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23届峨眉杯金奖、2013年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等荣誉称号。
八、“马边绿茶”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多年的品牌打造,有力带动了马边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产品产销量显著提升,茶农收入增收明显。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21.46万亩,投产茶园16.8万亩,全县鲜叶总产量35670吨,鲜叶产值5.42亿元,农民人均茶鲜叶收入3045元;干茶总产量8144吨,干茶产值7.98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1.5亿元。
二〇一四年八月
1. 土壤地貌情况:
地貌特征:马边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具有低山、中山、亚高山多种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东有黄连山,南有茶条山,西有黄茅岗、大风顶、鸡公山,北有药子山。境内山峦迭障,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多断裂和褶皱,沟深谷狭,地面切割破碎,平坝极少。海拔最高4042米,最低448米,相对高差3954米。
土壤特征:境内土壤按土类论,以紫色土面积最大,共982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99%;黄壤面积503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17%;水稻土面积26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0.67%,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
4%-7%,理化性状好,适合马边绿茶树生长发育。
2. 水文情况: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主要有马边河、挖黑河、铁觉河、荞坝河、玛瑙河、镇江庙河等6条,连接大小支流226多条。荞坝河向东南汇入金沙江,马边河自西向东汇入岷江。产地种植范围水质的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马边绿茶。
3. 气候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044.3mm,相对湿度80%,山间云雾缭绕,这是马边绿茶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4. 人文历史情况: 马边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三国蜀汉时,从金沙江畔的新市镇至马边,原无通道,诸葛亮南征时率部顺金沙江而上谋取大小凉山和滇北,从安上县(今屏山县新市镇)上岸,到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荞坝经马边,打通通往成都的战略通道,“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蜀军一时束手无策,后寻服马边河两岸深山幽谷及山林溪涧中与兰花、杜鹃等花草灌木杂生共处的野生马边绿茶和草药一起解毒。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在戎州为官时,写的《筇竹颂》中辞曰:“伟邛崃之美
竹,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一子遗我,扶予涧阿。坐则倚胡床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描述了马边绿茶生长的清幽环境。
到了明朝中期,马边绿茶开始人工种植,主要源于佛家僧侣坐禅过久易困,需饮茶以解,所以又称“茶佛一味”(清嘉庆版《马边厅志略》载),目前马边县内还保存大量的僧侣茶楼遗址。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叙州王启昆到马边筹划建厅事宜,脚迹遍县境,著有《烟峰城杂咏》八首,录一首:“左插云遮烟草花,右遮半面抱琵琶。双双高绾青螺鬓,淡远峨眉晕晓霞。”优雅的诗句展现了马边绿茶的美态。
因马边绿茶以“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而闻名,并贵为茶中珍品,1959年马边绿茶进京敬献毛主席。且马边是彝族自治县,绿茶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彝族同胞在远方有朋来时、逢年过节时、种田栽秧时、结婚父母时都会饮茶,用以去油腻和酒气,预示健康。
民国10年,余洪先撰《马边纪实》说:“马边素称产茶之区,唯均野生,无特为培植者”,后经省市良种茶会评定,这是很有价值的茶叶新品种,也是原始茶树的孑遗品种。民国19年,马边在垦社试办茶厂,从大竹堡收买生茶
改良烘制,包装改良马边绿茶“龙湖”、“凤眉”等数百斤。民国26年(1937年),县长余洪先主张整理旧茶树,种植新茶树,开辟茶园,集中种植,统一制造包装,齐一货色,训练技术工人采用机械制造马边绿茶,年产2万担,专办出口茶叶。80年代,马边绿茶“白岩迎春茶”、“建新清茗茶”、“荞茶3号、4号”等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名优茶,而后马边绿茶“柏香炒青茶”、“白岩迎春”、“永山玉叶”、 “龙湖雪梅”、“小凉山毛峰”、“荞坝贡茶”等系列产品又先后获四川省名茶叶“甘露杯”奖、中国西部名茶开发“陆羽杯”奖,并在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目前,马边尚存近万株野生绿茶树,分布于县境1300m以上的深山(袁家溪乡额洛村,烟峰乡邓基阿托、火炉沟等地),马边也被认定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已获无公害生态茶园认证9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5500亩、有机茶园认证20026.3亩。先后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基地”、“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2006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2008年被四川省命名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在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确定为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核心县。拥有“马边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县拥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农民技术员870多人,并有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省茶科所及省、市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随着标准化的大力实施,马边县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知名绿茶品牌。
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烟峰乡、高卓营乡、沙腔乡、三河口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下溪乡、荣丁镇、石梁乡、劳动乡、民主乡、老河坝乡、荞坝乡、梅子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东到老河坝乡灯塔村,南到高卓营乡羊子桥村,西到三河口乡涉水坝村,北到镇江庙乡阴心岩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
1. 外在感官特征:马边绿茶扁形茶:扁平挺直,光滑匀齐,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高长,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明亮;条形茶:条索紧细,匀整洁净,嫩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清纯鲜爽,滋味鲜醇甘甜,叶底
嫩匀成朵;卷曲茶:条索卷曲,匀整紧洁,灰绿油润,汤色绿明亮,清香持久,滋味醇厚甘润,叶底嫩匀完整。
2. 内在品质指标:茶多酚18.0-35.0%,氨基酸(茶汤)3.0-5.0%,水浸出物42.0-50.0%。
3. 安全要求:马边绿茶执行《无公害食品 茶叶》(NY 5244-2004)标准。
1. 产地选择:马边绿茶产地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烟峰乡、高卓营乡、沙腔乡、三河口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下溪乡、荣丁镇、石梁乡、劳动乡、民主乡、老河坝乡、荞坝乡、梅子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的159个村,海拔800米-1500米之间的中海拔茶区,是名优生态绿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020-2001)的要求。
2. 品种选择:根据马边绿茶的品质特征,在原料基地建设上采用无性系良种茶树,主要品种为:福选9号、名山311. 名山131等品种,种植前必须按GB11767-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
3. 生产过程管理:马边绿茶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马边绿茶栽培技术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为保证马边绿茶的品质,需要注意以下环节:
①精心选址:绿茶茶园选择在大气环境质量、基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DB51/336中规定的要求,土壤质地良好、无污染、符合标准。同时还要具备茶树良好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丰富而且平衡,在0-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5g/Kg,有效氮含量≥120mg/Kg,有效钾含量≥100mg/Kg,有效磷含量≥20mg/Kg,镁、锌等元素不缺。地下水位100cm以下,年降雨量大于1300mm,10℃以上积温大于3700℃,常年相对湿度80%以上。土地选好后,首先清理地面的杂草、树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杂草、树根、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次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②合理定植:宜在9月-10月份栽植,采用双行条栽。大行距150cm,
小行距33-45cm,株距20-33cm,每穴栽2株,每亩栽6000-8000株;定制方法:首先浅锄,欠细种植沟土壤,然后拉行绳,按大小行距放线开沟,沟深10cm左右。移栽时,注意根系舒展,逐步加土,层层踩紧踏实,使土壤与茶苗根系密接,埋土过半时,浇足定根水,待水份下渗后继续加土,直至与泥
门相平(?原插穗顶端上的短茎刚好埋入土中为宜),不宜过深过浅。
③幼龄茶园管理:
Ⅰ 抗旱、防冻保苗: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园土壤湿润。一周内无雨,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最好在茶苗两旁30cm处,盖草10cm厚,上压碎土,既保水分又防冻,还可防止杂草生长。此外,可用增施基肥、培土壅根、茶园灌水等措施预防冻害。
Ⅱ 间苗补苗:新建茶园,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株,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1—2年内将缺苗补齐,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补植后要浇透水;
浅耕除草:茶苗移栽后至4月底前,用宽锄进行第一次除草,用手拔除茶苗附近杂草;6月底至8月上旬干旱前,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浅耕除草。
Ⅲ 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当移栽茶苗高达30cm以上,茎粗3mm以上时,在离地面16cm处留1-2个较强分枝,剪去顶端新梢。凡不符合第一次定型修剪标准的茶苗不剪,留待次年,高度粗度达标准后再剪。修剪工具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次修剪后一年进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3cm,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cm。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若茶苗生长旺盛,只要苗高达到修剪标准,即可提前进行,反之在第二次定型修剪时,茶苗高度不够标准,应推迟修剪。
第三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垂枝、弱枝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④投产茶园管理:
Ⅰ 茶园施肥
茶季施肥:春茶前(即2月中旬)施催芽肥,亩施硫酸铵8Kg;春茶后(即5月中旬)亩施硫酸铵8Kg;夏茶后(即7月上旬)亩施硫酸铵8Kg。施
肥方法都是在茶丛边缘垂直向下位置开沟施肥,沟深5cm左右即可,施后应立即盖土。
冬季施肥:10-11月份施用基肥,每年平均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并
结合饼肥15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尿素10Kg;施肥方法是在茶丛边缘垂直向下位置开沟施肥,沟深20-30cm,施后应立即盖土。
Ⅱ 茶园耕锄
浅耕:一般在追肥前都要进行浅耕除草,一年3-5次,其中必不可少的有3次。第一次浅耕在春茶前(2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10-15cm;第二次浅耕在春茶结束后(5月中旬左右)进行,深度10cm;第三次浅耕在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进行,深度7-8cm。若茶树生产季节长,还应该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增加1-2次浅锄,特别是八、九月间,气温高,杂草开花结籽多,一定要抢在秋季开花,植被开花前,彻底消除,减少第二年杂草发生。
深耕:深耕时间一般是在茶季基本结束时,这有利于因深耕而损伤的根系再生恢复。深耕要求20cm以上,幼龄茶园可在施基肥同时结合挖施肥沟,进行行间深耕,沟深要求30cm左右。成龄投产茶园的深耕与施基肥结合进行,基肥沟深、宽各30cm左右,这也是行间深耕的范围,而在基肥沟两侧则进行浅耕松土,以免过多损伤根系。衰老茶园的耕作深度应增加到30-50cm,宽度50cm左右,以促进衰老茶园更新复壮。
茶园除草:采取茶园耕锄除草和人工拔除。
Ⅲ 茶树修剪
轻修剪:修剪时间在秋茶停采后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修剪方法是每次修剪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6cm,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
深修剪:采用轻修剪已不能达到提高产量及品质的目的,则每隔3-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剪去树冠上部10-15cm以上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枝剪清除
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深修剪一般在秋茶结束后进行,为了减少当年经济损失,也可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后须留养一季春茶或夏茶,
才可采茶。
重修剪:茶树在加强肥培管理或深修剪也得不到提高产量及品质的目的,但这类茶树下部骨干枝尚健壮,可以运用重修剪加以更新复壮。重修剪高度,一般是减去树冠1/3至1/2,以离地30-40cm为宜,剪去上部全部枝干,并清除树蓬内的弱枝、枯枝和下垂枝,仅保留少部分壮实枝干,供茶树生长。重修剪时期一般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剪后当年发出的新梢不采摘,并在11月份从重修剪剪口上提高7-10cm进行轻修剪。重修剪后第二年起可适当留叶采摘,并在秋茶末再进行一次轻修剪(在上次剪口上提高7-10cm)。待树高70cm以上,可正式投产。
台刈:茶树重修剪已不能提高产量,可运用台刈来更新。台刈一般用台刈剪或柴刀在离地5-10cm处剪去上部所有枝干。注意剪口要光滑,使之迅速形成一层膜,防止雨水冲刷,最好选择晴天台刈,太阳越大越好。台刈时期在3-8月均可进行,最好在春茶前进行。台刈后,当萌发的新枝长到40cm左右时,应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即离地35-40cm,剪去上部枝叶,当新枝长到60cm以后,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cm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以后结合轻修剪、留叶打顶采摘等措施培养树冠面。
Ⅳ 茶园病虫害防治
境内茶园病虫害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在使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三种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时,可以使用NY/T393中规定的农药品种进行防治,并且同一农药一年内不能在同一茶园重复施用。
④鲜叶采摘与管理:
Ⅰ 鲜叶采摘技术
按标准采:马边绿茶名茶原料,一般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有的甚至只采一个茶芽;大宗绿茶,一般以采摘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及时分批采:一般名茶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大宗春茶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夏秋茶有10%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采摘周期一般名茶为2-3天,春茶4-6天,夏秋茶6-8天。
留叶采:一般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采。在生产实践上往往以茶树“不露骨”为留叶适度,即以树冠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
枝干外露为宜。
Ⅱ 鲜叶装运
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运到茶叶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阴凉
的屋内。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编筐,筐的容量以50-100Kg为宜,运送途中避免挤压,减少损伤。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就要进厂,如不能及时送到茶厂,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保鲜,然后尽快送往加工厂。
Ⅲ 鲜叶管理
进厂鲜叶必须来源于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原料质量和等级划分执行国家有关茶叶质量标准,及时摊放贮青,并要有专人管理;贮青室要清洁卫生、阴凉、通风干燥,防止废气、废物污染,防止鲜叶发热红变等。鲜叶中如发现红变或其他污染变质叶应剔除,不得用来制茶。
⑤马边绿茶加工技术:
Ⅰ 扁形茶加工工艺
鲜叶摊放→青锅→摊凉→辉锅→提香。
Ⅱ 条形茶加工工艺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揉捻→解块摊凉→毛火→摊凉→整形提毫→摊凉→足火烘干
Ⅲ 卷曲茶加工工艺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初揉→解块摊凉→炒二青→摊凉→复揉→解块摊凉→炒三青→摊凉→辉锅
1. 分级:根据鲜叶、加工技术、感官指标,马边绿茶产品分为扁形茶、条形茶和卷曲茶,各类茶又按品质各分一档、二档和三档。
2. 包装:无公害马边绿茶农产品的销售包装必须符合SB/T10035-92《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所用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气味。
3.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马边绿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4. 运输:鲜叶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很好的通气性,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5. 贮藏:加工后符合标准的无公害马边绿茶产品必须在清洁、干燥、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中储藏,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放。储藏必须符合SB/T 10095-92《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 中文名
- 马边绿茶
- 产地名称
-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
- 品质特点
- 芽肥叶厚匀成朵
- 地理标志
-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 国家农业部2008年第1119号公告
- 批准时间
- 2008年12月03日
马边绿茶产品特点
马边绿茶品质特性
马边绿茶营养价值
品种
|
福鼎大白茶(对照)
|
马边绿茶
|
茶多酚(%)
|
16.7
|
18.52
|
氨基酸(%)
|
4.7
|
3.69
|
咖啡碱(毫克/千克)
|
1918.9
|
1010.35
|
水浸出物(%)
|
43.6
|
49.3
|
可溶性糖(%)
|
1.33
|
1.77
|
马边绿茶产地环境
马边绿茶地貌特征
马边绿茶土壤特征
马边绿茶水文情况
马边绿茶气候情况
马边绿茶历史渊源
马边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三国蜀汉时,从金沙江畔的新市镇至马边,原无通道,诸葛亮南征时率部顺金沙江而上谋取大小凉山和滇北,从安上县上岸,到夷都,荞坝经马边,打通通往成都的战略通道,“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蜀军一时束手无策,后寻服马边河两岸深山幽谷及山林溪涧中与兰花、杜鹃等花草灌木杂生共处的野生马边绿茶和草药一起解毒。
马边绿茶生产情况
马边绿茶产品荣誉
马边绿茶地理标志
马边绿茶地域保护范围
马边绿茶质量技术要求
-
生产技术要求
-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