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麻鸭

于田县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管理

原产地新疆

– 产地市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062
– 地标认证时间:2017
– 品质特点:个头中等,颈修长
– 地理标志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86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7年1月10日
生态环境

1. 地貌:于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东西宽30-120公里,南北跨度长约466公里,地形呈牛腿状,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河谷、戈壁、绿洲、平原、戈壁、沙漠等地貌类型。2. 气候:于田县属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气候,南部山区冷凉,半温润气候区,中部平原暖温干旱气候区和北部暖温极端干旱沙漠气候区。本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春夏多风沙和浮尘等灾害天气。平均气温为11.6℃,平均降水量48mm,蒸发量是2432mm,北部沙漠地带降水量仅为12毫米,年日照总数为2769小时,日照率为62%,平原区年总辐射量为143卡/平方厘米,是辐射高值区,大部分灌区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3天。平原绿洲年平均风速1.8米/秒,风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为1.4米/秒,春季盛行东北风。3. 水文:于田县地广河多,全县境内发源于山区的大小河流共11条,其中可利用河流5条,平均年总径流量8.55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2.788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存量为3186.84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6.7294亿立方米,山前砾石带以下绿色平原区的地下水可利用开采量为2.28亿立方米。源于昆仑山的克里雅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境,全长约530千米,上中游水能蕴藏量为10.5万kw,可开发利用量5.28万kw,年可发电量34214万度。于田县水域面积为69540亩,其中宜养面积8770亩,现在利用养殖面积2600亩。4. 湿地和稻区:于田县波斯坦稻田是于田麻鸭民间养殖的发源地,因有大片的湿地和水域,又被成为“和田小江南”,区域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水草茂盛,极为适宜发展麻鸭养殖。1975年成立到田指挥部后,其管辖范围内已开发利用的稻田已有4.2万亩、还未开发利用的湿地有6.3万亩。沿315国道从东向西进入于田县境内,国道两旁的克里雅河流域灌溉区内,均有稻田分布。主要集中在国道两旁的先拜巴扎镇、斯也克乡、喀尔克乡、托格日尕孜乡、西窝勒乡、拉伊苏良种场和克里雅河中下游的英巴格乡、达里雅布依乡也有大片的湿地,湿地总面积达到8000亩。全县3.8亩稻区湿地面积为规模化集中养殖于田麻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地域范围

于田麻鸭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东临民丰县,西连策勒县,南接于田县兰干乡托格拉克村阔纳巴格小队和奥依托格拉克乡吐米亚村,北接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地理坐标为东经81°09′—82°51′,北纬35°41′—39°29′。地域保护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地域保护产量:纯种于田麻鸭公鸭1.8万羽,纯种于田麻鸭母鸭5.4万羽,商品于田麻鸭35万羽。于田麻鸭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于田县奥依托克拉克乡、木哈拉镇、阿热勒乡、英巴格乡、加依乡、科克亚乡、阿日希乡、兰干乡、兰干农场、先拜巴扎镇、斯也克乡、劳改农场、托格日尕孜乡、西窝勒乡、拉伊苏良种场、国营羊场、喀尔克乡、老城区,辖11乡2镇4场1区。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观特征:于田麻鸭属肉蛋用型鸭种。个头中等,颈修长。胸较浅,躯干呈长方形。公鸭外貌特征:头部至颈中部呈黑色,头部至颈中部呈黑色,颈中下部有层圈呈白色(有些宽而明显、有些窄而模糊、有些无),颈下部、胸部呈灰麻或灰色,腹部呈浅灰麻或白色,背部、翅膀表面呈灰麻,臀部呈浅灰麻或白色,尾部呈黑色。展开翅膀,外侧灰羽和白羽相间、内侧为白羽,嘴、胫、爪、蹼均呈黄色。母鸭外貌特征:头部至颈中部呈浅褐麻或深褐麻,颈中下部有层圈呈白色(有些宽而明显、有些窄而模糊、有些无),颈下部、胸部呈浅褐麻或深褐麻,腹部呈褐麻或白麻,背部、翅膀表面呈褐麻,臀部呈浅褐色或白色,尾部呈深褐麻。展开翅膀,外侧褐羽、白羽和灰蓝羽相间、内侧为白羽,嘴、胫、爪、蹼均呈黄色。2. 内在品质指标:1. 于田麻鸭肉内在品质独具特色,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2.42-12.96(g/100g)(其中,天冬氨酸1.18-1.22%、苏氨酸0.53-0.56%、丝氨酸0.49-0.52%、谷氨酸2.05-2.08%、甘氨酸1.03-1.06%、丙氨酸0.83-0.86%、胱氨酸0.11-0.14%、缬氨酸0.62-0.65%、甲硫氨酸0.22-0.25%、异亮氨酸0.54-0.57%、亮氨酸0.95-0.98%、酪氨酸0.37-0.4%、苯丙氨酸0.47-0.5%、组氨酸0.38-0.41%、赖氨酸1.09-1.13%、精氨酸0.86-0.9%、脯氨酸0.7-0.73%),脂肪含量为0.51-0.63(g/100g)(其中,棕榈酸占21.3%、硬脂酸占7.9%、油脂占50.9%、亚油酸占17.9%、亚麻油占0.4%),微量元素含量20.97-21.47mg /kg(其中,钙1.242-1.297mg/kg 、镁1.731-1.805mg/kg、锌15.96-16.28mg/kg、铜1.98-2.03mg/kg、锰0.00047-0.00057mg/kg、硒0.0536-0.0582mg/kg)。2. 于田麻鸭蛋营养丰富,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2.938-14.11(g/100g)(其中,天冬氨酸1.19-1.24%、苏氨酸0.68-0.75%、丝氨酸0.99-1.04%、谷氨酸1.81-1.92%、甘氨酸0.41-0.47%、丙氨酸0.59-0.67%、胱氨酸0.28-0.34%、缬氨酸0.82-0.89%、甲硫氨酸0.56-0.63%、异亮氨酸0.59-0.65%、亮氨酸1.06-1.14%、酪氨酸0.57-0.64%、苯丙氨酸0.81-0.87%、组氨酸0.46-0.53%、赖氨酸0.92-1.03%、精氨酸0.69-0.75%、脯氨酸0.48-0.55%),脂肪含量为13.03-13.25(g/100g)(其中,棕榈酸占35.9%、硬脂酸占10.4%、油脂占44.3%、亚油酸占9.5%),微量元素含量24.82-25.07mg/kg(其中,钙7.398-7.412mg/kg、镁1.389-1.398mg/kg、锌14.96-15.07mg/kg、铜0.81-0.92mg/kg、锰0.0015-0.0018mg/kg、硒0.257-0.265mg/kg)。3.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于田麻鸭质量安全符合CB/T5009.92-2003. CB/T17377-2008. CB/T5009.124-2003和NO?2015(产)RZ0077绿色鸭肉食品的要求,于田麻鸭蛋质量安全符合CB/T5009.92-2003. CB/T17377-2008. CB/T5009.124-2003和NO?2015(产)RZ0083绿色鸭蛋食品的要求,于田麻鸭饮用水符合NO?2015(产)RZ0082绿色饮用水的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基地环境符合NO?2015(产)RZ008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养殖区区内的大气、土壤、养殖水塘质量符合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选择地势平坦,水域丰富,并有大量芦苇、水草茂盛、昆虫种类繁多的盐碱湿地区域进行养殖。2. 品种范围:选用于田县优质高产的地方品种于田麻鸭,种鸭选择符合于田麻鸭标准、生产性能强、适宜在盐碱湿地养殖的健康于田麻鸭。3. 选育、生产技术路线:积极开展选种选配,根据综合指数进行选择,控制近亲交配,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降低近交系数,确保于田麻鸭优良基因不丢失,实行封闭式保种,以达到本品种提纯复壮和扩繁。重点选育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开展纯种繁育、提纯复壮工作。经2~3世代的系统选育,使于田麻鸭的上述3个主要指标符合本品种要求,并使主要生产性能有所提高。提纯复壮后,根据产业开发需要,改变生产养殖方式,传统养殖和现代化养殖相结合,促使于田麻鸭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于田麻鸭属蛋肉兼用型品种,在品种选育方向是以产蛋性能为主,同时适当兼顾肉用性能。4. 生产选育指标:采取成年公鸭体重达1.64kg以上,成年母鸭体重达1.75kg以上,每只种鸭年产蛋150枚以上。5. 技术依托:以新疆畜牧科学院和和田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为依托单位。6. 保种技术措施:一是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保种计划、保种方法和保种方案。自2011年以来,于田县通过多方面筹集自治区专项、天津援建资金方式,投资100万元建成总面积2380平方米的麻鸭保种场,目前已经制定了《于田麻鸭十三五发展规划》;二是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于田麻鸭保种双赢,已经成立了于田县麻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了于田麻鸭保护与开发能深入持久进行;三是不断引进保护开发的新技术,今年聘请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饲养管理技术;四是通过自治区星火计划和于田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费,落实于田麻鸭提纯复壮项目。充分发挥麻鸭保种场和达西曼洞麻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麻鸭的品种选育、净化种质资源、养殖技术推广,积极申请于田麻鸭列入到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推动麻鸭产品得到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麻鸭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7. 生产过程管理:于田麻鸭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麻鸭)养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①雏鸭一般指2周龄以内的麻鸭,养好雏鸭是保证鸭的成活率的关键。②中鸭通常指3~5周龄的麻鸭,中鸭的养殖效果能决定成鸭后的用途。 在炎热的夏季,3周龄后的中鸭可通过水浴防暑降温,每天把鸭群赶到场外的水塘放养3~5小时,可以增加麻鸭的活动量,促进生长发育。5~6周龄开始投喂玉米粒、苜蓿、菜叶,6周龄后可到水塘放养7~8小时、让麻鸭在湿地、草场、湿地、沙丘觅食,晚上归圈后可根据麻鸭食管膨大部的情况适量投喂玉米粒,降低饲料成本。③成鸭通常指6~9周龄的麻鸭,6周龄时按于田麻鸭遗传资源标准分为肉鸭群和种鸭群。做为肉鸭,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准备出售的肉鸭应采用自食快速育肥方式,提供足够的新鲜的配合饲料,保证鸭子摄食量170克/天以上。在饲料中添加葵花籽油渣、菜籽油渣、碎甜菜叶,杜绝添加催肥促生长类的药物,全天供给足够的饮水。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反应,晚上禁用手电筒照射鸭群。舍内温度以18度左右为宜,夏天降温防暑,晚上在圈外露宿,减少嬉水和运动时间,加速育肥,在2~3周内肉鸭体重达到1.8~2.5kg以上即可出售。种鸭要选择体型外貌符合于田麻鸭标准的麻鸭做为种鸭,种公鸭要求高大、健壮、性欲旺盛的公鸭,种母鸭要选择骨盆较宽、性情温驯、体型中上等、性成熟早的母鸭,种鸭2年内留优去劣,第3年全部更新。种公鸭的性欲越强,产蛋多、受精率也高,产种蛋期间配备足够的公鸭,小种鸭群公母比为1:7,大种鸭群公母比为的1:10。若产的麻鸭蛋为商用,母鸭在产蛋期、休产期、换羽期将公鸭隔离,以免骚扰。8. 孵化操作及管理技术:孵化前准备,在正式开机入孵前,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孵化机的性能,然后对孵化机进行运转检查、消毒和温度校对。夏季没经低温贮存的种蛋入孵前无需预热,可直接入孵。入孵,入孵方式分为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种蛋消毒时对沾有泥巴、鸭粪的种蛋放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分钟,洗干净后码到蛋盘上。孵化期管理,整批入孵后,孵化前期温度保持在37.8℃,中期37.3~37.5℃,后期36.5~37℃。孵化初期相对湿度为65~70%;孵化中期第9~16天相对湿度可降至60~65%,第17~24天,相对湿度再降至55~60%;孵化后期将湿度提高至75~80%,为了使蛋壳变脆、方便雏鸭啄壳,孵化后期每天可往加湿器的水盆里加入1公斤白醋。在通风空气、照检、翻蛋、落盘 、出雏时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9. 鉴定选育:按照于田麻鸭标准实行定期鉴定选育,根据麻鸭好戏水、水中交配受精率高的特点,根据麻鸭个体生长和生产需求,每天定期在水塘放养3-10小时。10. 疫病防疫:做到按时防疫,严格操作规程,保证防疫密度。11. 雏鸭发放:实行无偿技术服务,签定于田麻鸭饲养、管理、发展、保种的合同。12. 种鸭选育保种:实行一年一更换,保障于田麻鸭的纯度和优良品种的性能。13. 饲料配制:饲料主要以玉米粉、麸皮、玉米粒、稻糠、油渣、甜菜、苜蓿、芦苇草粉为主。14. 生产记录:于田麻鸭的生产过程要求建立详细的各种记录,包括鸭苗购入、饲料、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检测记录、病死禽无害化处理记录、饲料、饲料原料、兽药购买记录、产品销售记录,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包装规范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于田麻鸭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于田县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产品百科
于田麻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于田麻鸭是由野鸭自然交配杂交而形成,通过于田人民长期选育选配而成的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地方优良品种。于田麻鸭属蛋用型鸭种、具有产蛋性能高、抗病力强,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于田麻鸭的个头中等,羽毛以浅麻、褐色为主,以半舍饲半放牧为主,是绿色有机食品。公鸭成年体重在1.52千克左右,母鸭成年体重在1.71千克左右,肉鸭体重达到1.8~2.5kg以上即可出售。
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于田麻鸭”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于田麻鸭
产地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品质特点
个头中等,颈修长
地理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86号
批准时间
2017年1月10日

于田麻鸭产品特点

于田麻鸭外观特性特征

于田麻鸭于田麻鸭
于田麻鸭属肉蛋用型鸭种。个头中等,颈修长。胸较浅,躯干呈长方形。公鸭外貌特征:头部至颈中部呈黑色,头部至颈中部呈黑色,颈中下部有层圈呈白色(有些宽而明显、有些窄而模糊、有些无),颈下部、胸部呈灰麻或灰色,腹部呈浅灰麻或白色,背部、翅膀表面呈灰麻,臀部呈浅灰麻或白色,尾部呈黑色。展开翅膀,外侧灰羽和白羽相间、内侧为白羽,嘴、胫、爪、蹼均呈黄色。母鸭外貌特征:头部至颈中部呈浅褐麻或深褐麻,颈中下部有层圈呈白色(有些宽而明显、有些窄而模糊、有些无),颈下部、胸部呈浅褐麻或深褐麻,腹部呈褐麻或白麻,背部、翅膀表面呈褐麻,臀部呈浅褐色或白色,尾部呈深褐麻。展开翅膀,外侧褐羽、白羽和灰蓝羽相间、内侧为白羽,嘴、胫、爪、蹼均呈黄色。

于田麻鸭内在品质指标

于田麻鸭肉内在品质独具特色,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2.42-12.96(克/100克)(其中,天冬氨酸1.18-1.22%、苏氨酸0.53-0.56%、丝氨酸0.49-0.52%、谷氨酸2.05-2.08%、甘氨酸1.03-1.06%、丙氨酸0.83-0.86%、胱氨酸0.11-0.14%、缬氨酸0.62-0.65%、甲硫氨酸0.22-0.25%、异亮氨酸0.54-0.57%、亮氨酸0.95-0.98%、酪氨酸0.37-0.4%、苯丙氨酸0.47-0.5%、组氨酸0.38-0.41%、赖氨酸1.09-1.13%、精氨酸0.86-0.9%、脯氨酸0.7-0.73%),脂肪含量为0.51-0.63(克/100克)(其中,棕榈酸占21.3%、硬脂酸占7.9%、油脂占50.9%、亚油酸占17.9%、亚麻油占0.4%),微量元素含量20.97-21.47毫克 /千克(其中,钙1.242-1.297毫克 /千克 、镁1.731-1.805毫克 /千克、锌15.96-16.28毫克 /千克、铜1.98-2.03毫克 /千克、锰0.00047-0.00057毫克 /千克、0.0536-0.0582毫克 /千克)。
于田麻鸭蛋营养丰富,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2.938-14.11(克/100克)(其

于田麻鸭于田麻鸭

中,天冬氨酸1.19-1.24%、苏氨酸0.68-0.75%、丝氨酸0.99-1.04%、谷氨酸1.81-1.92%、甘氨酸0.41-0.47%、丙氨酸0.59-0.67%、胱氨酸0.28-0.34%、缬氨酸0.82-0.89%、甲硫氨酸0.56-0.63%、异亮氨酸0.59-0.65%、亮氨酸1.06-1.14%、酪氨酸0.57-0.64%、苯丙氨酸0.81-0.87%、组氨酸0.46-0.53%、赖氨酸0.92-1.03%、精氨酸0.69-0.75%、脯氨酸0.48-0.55%),脂肪含量为13.03-13.25(克/100克)(其中,棕榈酸占35.9%、硬脂酸占10.4%、油脂占44.3%、亚油酸占9.5%),微量元素含量24.82-25.07毫克 /千克(其中,钙7.398-7.412毫克 /千克、镁1.389-1.398毫克 /千克、锌14.96-15.07毫克 /千克、铜0.81-0.92毫克 /千克、锰0.0015-0.0018毫克 /千克、硒0.257-0.265毫克 /千克)。

于田麻鸭产地环境

于田麻鸭土壤地貌

于田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东西宽30-120公里,南北跨度长约466公里,地形呈牛腿状,全县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河谷、戈壁、绿洲、平原、戈壁、沙漠等地貌类型。
于田县波斯坦稻田是于田麻鸭民间养殖的发源地,因有大片的湿地和水域,又被成为“和田小江南”,区域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水草茂盛,极为适宜发展麻鸭养殖。1975年成立到田指挥部后,其管辖范围内已开发利用的稻田已有4.2万亩、还未开发利用的湿地有6.3万亩。沿315国道从东向西进入于田县境内,国道两旁的克里雅河流域灌溉区内,均有稻田分布。主要集中在国道两旁的先拜巴扎镇、斯也克乡、喀尔克乡、托格日尕孜乡、西窝勒乡、拉伊苏良种场和克里雅河中下游的英巴格乡、达里雅布依乡也有大片的湿地,湿地总面积达到8000亩。全县3.8亩稻区湿地面积为规模化集中养殖于田麻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于田麻鸭水文情况

于田县地广河多,全县境内发源于山区的大小河流共11条,其中可利用河流5条,平均年总径流量8.55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2.788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存量为3186.84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6.7294亿立方米,山前砾石带以下绿色平原区的地下水可利用开采量为2.28亿立方米。源于昆仑山的克里雅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境,全长约530千米,上中游水能蕴藏量为10.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5.2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34214万度。于田县水域面积为69540亩,其中宜养面积8770亩,现在利用养殖面积2600亩。

于田麻鸭气候情况

于田县属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气候,南部山区冷凉,半温润气候区,中部平原暖温干旱气候区和北部暖温极端干旱沙漠气候区。本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春夏多风沙和浮尘等灾害天气。平均气温为11.6℃,平均降水量48毫米,蒸发量是2432毫米,北部沙漠地带降水量仅为12毫米,年日照总数为2769小时,日照率为62%,平原区年总辐射量为143卡/平方厘米,是辐射高值区,大部分灌区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3天。平原绿洲年平均风速1.8米/秒,风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为1.4米/秒,春季盛行东北风。

于田麻鸭历史渊源

于田是以农业为主的中等小县,属独立水系的灌溉农业县,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就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开发大片绿洲,成为古扜弥国繁荣的腹心地带。汉唐时期,于田境内“土宜五谷并桑麻”、“果瓜蔬菜与中国等”曾兴修水利,使用铁器,用牛耕作,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宋元时代由于宗教之争,地域之争,屡遭战乱,农田荒芜 ,“民避居山间”。明清时代,农业生产力渐趋稳定,农业发展迅速。
于田麻鸭(母)于田麻鸭(母)
于田麻鸭原产于和田地区于田县灌溉区湿地,暖季长期在湿地、稻田、池塘、湖泊和草滩里放牧,冬季适量补饲,具有耐粗饲、觅食能力强、抗严寒等优良特性,适合农区散养和水网区域放牧饲养,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地方鸭种。
为了有效地保护及扩繁于田麻鸭,通过地、县两级畜牧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于田麻鸭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入种质资源保护。
2018年9月27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63号公告,于田麻鸭遗传资源,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并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根据《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规定颁发证书。

于田麻鸭生产情况

于田麻鸭(公、右一)于田麻鸭(公、右一)
于田县农牧兽医局有5台大型孵化机、3台小型孵化机。2014年于田麻鸭核心群达到7000羽。建成面积3000平米的圈舍,80亩水塘。截至2018年,麻鸭存栏近5万只。

于田麻鸭产品荣誉

2017年1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于田麻鸭”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于田麻鸭地理标志

于田麻鸭地域保护范围

于田麻鸭养殖于田麻鸭养殖
于田麻鸭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东临民丰县,西连策勒县,南接于田县兰干乡托格拉克村阔纳巴格小队和奥依托格拉克乡吐米亚村,北接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地理坐标为东经81°09′-82°51′,北纬35°41′-39°29′。地域保护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地域保护产量:纯种于田麻鸭公鸭1.8万羽,纯种于田麻鸭母鸭5.4万羽,商品于田麻鸭35万羽。于田麻鸭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于田县奥依托克拉克乡、木哈拉镇、阿热勒乡、英巴格乡、加依乡、科克亚乡、阿日希乡、兰干乡、兰干农场、先拜巴扎镇、斯也克乡、劳改农场、托格日尕孜乡、西窝勒乡、拉伊苏良种场、国营羊场、喀尔克乡、老城区,辖11乡2镇4场1区。

于田麻鸭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7-01-2062
质量安全规定
于田麻鸭质量安全符合GB/T5009.92-2003、GB/T17377-2008、GB/T5009.124-2003和NO.2015(产)RZ0077绿色鸭肉食品的要求,于田麻鸭蛋质量安全符合GB/T5009.92-2003、GB/T17377-2008、GB/T5009.124-2003和NO.2015(产)RZ0083绿色鸭蛋食品的要求,于田麻鸭饮用水符合NO.2015(产)RZ0082绿色饮用水的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基地环境符合NO.2015(产)RZ008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养殖区区内的大气、土壤、养殖水塘质量符合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选择地势平坦,水域丰富,并有大量芦苇、水草茂盛、昆虫种类繁多的盐碱湿地区域进行养殖。
2、品种范围:选用于田县优质高产的地方品种于田麻鸭,种鸭选择符合于田麻鸭标准、生产性能强、适宜在盐碱湿地养殖的健康于田麻鸭。
3、选育、生产技术路线:积极开展选种选配,根据综合指数进行选择,控制近亲交配,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降低近交系数,确保于田麻鸭优良基因不丢失,实行封闭式保种,以达到本品种提纯复壮和扩繁。重点选育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开展纯种繁育、提纯复壮工作。经2-3世代的系统选育,使于田麻鸭的上述3个主要指标符合本品种要求,并使主要生产性能有所提高。提纯复壮后,根据产业开发需要,改变生产养殖方式,传统养殖和现代化养殖相结合,促使于田麻鸭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于田麻鸭属蛋肉兼用型品种,在品种选育方向是以产蛋性能为主,同时适当兼顾肉用性能。
4、生产选育指标:采取成年公鸭体重达1.64千克以上,成年母鸭体重达1.75千克以上,每只种鸭年产蛋150枚以上。
5、技术依托:以新疆畜牧科学院和和田地区畜牧技术推广站为依托单位。
6、保种技术措施:一是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保种计划、保种方法和保种方案。自2011年以来,于田县通过多方面筹集自治区专项、天津援建资金方式,投资100万元建成总面积2380平方米的麻鸭保种场,目前已经制定了《于田麻鸭十三五发展规划》;二是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于田麻鸭保种双赢,已经成立了于田县麻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了于田麻鸭保护与开发能深入持久进行;三是不断引进保护开发的新技术,今年聘请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饲养管理技术;四是通过自治区星火计划和于田县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费,落实于田麻鸭提纯复壮项目。充分发挥麻鸭保种场和达西曼洞麻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麻鸭的品种选育、净化种质资源、养殖技术推广,积极申请于田麻鸭列入到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推动麻鸭产品得到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麻鸭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7、生产过程管理:于田麻鸭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麻鸭)养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①雏鸭一般指2周龄以内的麻鸭,养好雏鸭是保证鸭的成活率的关键。
②中鸭通常指3-5周龄的麻鸭,中鸭的养殖效果能决定成鸭后的用途。 在炎热的夏季,3周龄后的中鸭可通过水浴防暑降温,每天把鸭群赶到场外的水塘放养3-5小时,可以增加麻鸭的活动量,促进生长发育。5-6周龄开始投喂玉米粒、苜蓿、菜叶,6周龄后可到水塘放养7-8小时、让麻鸭在湿地、草场、湿地、沙丘觅食,晚上归圈后可根据麻鸭食管膨大部的情况适量投喂玉米粒,降低饲料成本。
③成鸭通常指6-9周龄的麻鸭,6周龄时按于田麻鸭遗传资源标准分为肉鸭群和种鸭群。做为肉鸭,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准备出售的肉鸭应采用自食快速育肥方式,提供足够的新鲜的配合饲料,保证鸭子摄食量170克/天以上。在饲料中添加葵花籽油渣、菜籽油渣、碎甜菜叶,杜绝添加催肥促生长类的药物,全天供给足够的饮水。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反应,晚上禁用手电筒照射鸭群。舍内温度以18度左右为宜,夏天降温防暑,晚上在圈外露宿,减少嬉水和运动时间,加速育肥,在2-3周内肉鸭体重达到1.8-2.5千克以上即可出售。种鸭要选择体型外貌符合于田麻鸭标准的麻鸭做为种鸭,种公鸭要求高大、健壮、性欲旺盛的公鸭,种母鸭要选择骨盆较宽、性情温驯、体型中上等、性成熟早的母鸭,种鸭2年内留优去劣,第3年全部更新。种公鸭的性欲越强,产蛋多、受精率也高,产种蛋期间配备足够的公鸭,小种鸭群公母比为1:7,大种鸭群公母比为的1:10。若产的麻鸭蛋为商用,母鸭在产蛋期、休产期、换羽期将公鸭隔离,以免骚扰。
8、孵化操作及管理技术:孵化前准备,在正式开机入孵前,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孵化机的性能,然后对孵化机进行运转检查、消毒和温度校对。夏季没经低温贮存的种蛋入孵前无需预热,可直接入孵。入孵方式分为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种蛋消毒时对沾有泥巴、鸭粪的种蛋放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分钟,洗干净后码到蛋盘上。孵化期管理,整批入孵后,孵化前期温度保持在37.8℃,中期37.3-37.5℃,后期36.5-37℃。孵化初期相对湿度为65-70%;孵化中期第9-16天相对湿度可降至60-65%,第17-24天,相对湿度再降至55-60%;孵化后期将湿度提高至75-80%,为了使蛋壳变脆、方便雏鸭啄壳,孵化后期每天可往加湿器的水盆里加入1公斤白醋。在通风空气、照检、翻蛋、落盘 、出雏时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9、鉴定选育:按照于田麻鸭标准实行定期鉴定选育,根据麻鸭好戏水、水中交配受精率高的特点,根据麻鸭个体生长和生产需求,每天定期在水塘放养3-10小时。
10、疫病防疫:做到按时防疫,严格操作规程,保证防疫密度。
11、雏鸭发放:实行无偿技术服务,签定于田麻鸭饲养、管理、发展、保种的合同。
12、种鸭选育保种:实行一年一更换,保障于田麻鸭的纯度和优良品种的性能。
13、饲料配制:饲料主要以玉米粉、麸皮、玉米粒、稻糠、油渣、甜菜、苜蓿、芦苇草粉为主。
14、生产记录:于田麻鸭的生产过程要求建立详细的各种记录,包括鸭苗购入、饲料、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检测记录、病死禽无害化处理记录、饲料、饲料原料、兽药购买记录、产品销售记录,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于田麻鸭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保护范围内的于田麻鸭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于田县动物疫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