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石榴

蒙自县果蔬技术推广站 【管理

原产地云南

– 产地市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果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263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籽实饱满,肉厚核小,汁多蜜甜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03月25日
产品介绍

蒙自生产的甜石榴不仅籽粒晶莹似玛瑙,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87%。其中,甜绿籽、厚皮甜砂籽、甜光颜在国内石榴产品中属上乘品种,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蒙自县的新安所镇、文澜镇和草坝镇等地,产量丰富,远销国内外市场。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蒙自县土壤分为赤红壤、黄棕壤、石灰岩土、山地红壤、黄棕壤、燥红土、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等9个土类,其下又分为15个亚类、20个土属、63个土种。以红壤居多,砖红壤性红壤次之,土壤PH值一般在4.5-8.2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蒙自县境内山脉属于云岭东南支系乌蒙山脉,地貌可分为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三种,地势大体北高南低。红河与南盘江的分水岭从东部的梁子山、放羊坡经中部的龙古塘向西南部的曲嘴坡一线延伸,斜跨全境,形成境内最高山脊,海拔高度一般在1800米以上;分水岭两侧地势逐渐降低,北侧为断陷盆地,地势平坦,三条丘陵带绵亘其间,将其分隔为蒙自坝、草坝、大屯坝三块小盆地,海拔高度在1276米—1300米之间;分水岭南侧是红河河谷,大体上呈阶梯形渐次下降,到海拔1000米左右再陡降为200米左右的深谷。最低点冷泉镇清水河,海拔146米,其最高点为老寨乡老黑山,海拔高度2567.8米,为境内最高点,全县平均海拔高度1300.7米。
2. 水文情况:蒙自县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经过40多年的水利建设,先后建成菲白、庄寨、长桥海、五里冲中型水库4座,响水河、小新寨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9座,小坝坛31座,总蓄水量达1.67亿立方米。县境内水资源总量为8.74亿立方米,现有的水利工程可控制和利用的地表水量为1.6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利用率为18.3%,水利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境内河流分属南盘江和红河水系,有重要的河流14条,天然湖泊2个,较大的泉水22处。
3. 气候情况:蒙自县地处云南省低纬高原,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两季分明,11月—次年4月份为干季,5月—10月为雨季,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分为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水平差异以红河和南盘江分水岭为界,南侧降水多、湿度大、光照长,北侧降雨较少、温度较低。年平均气温18.6℃,最高气温
35.9℃,最低气温-3.9℃。相对湿度年平均为72%。霜冻年无霜期31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857.8毫米,降雨相对集中,年雨日130天左右,干、雨季分明,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晴天多,光照充足,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一日最大降雨量122.7毫米。历年平均蒸发量2308.6毫米。年平均日照2143.2小时。风:主要风向南风、东南风,平均风速3.3米/小时,最大风速21.7米/小时。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蒙自石榴的生长发育。
4. 人文历史情况:蒙自据县志记载,已有720多年的历史,自古属滇南古县名城,素有滇南“军事重镇”和“兵城”之称。历来是滇南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一面旗帜。清末民初,蒙自是云南省的主要通商口岸、大半个滇南的行政、文化中心,蒙自商人建立了云南省最早的蒙自商会。有享誉全国的过桥米线发源地、中国石榴之乡美名。曾诞生过云南省第一个海关、第一批外国驻滇领事馆、第一家外国银行、第一个邮局,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省委“一大”旧址等。近年来,蒙自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携手并进,蒙自成功举办了“中国电影百年·红河电影周”,并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主场赛之一。以中华名小吃—蒙自过桥米线为载体的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的制作,蒙自万亩石榴园被命名为“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被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有特色的城市。优质甜石榴是蒙自最具特色的地方名特优果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果树栽
培学》记载:“甜绿籽石榴为云南蒙自地区的优良品种。粒大,味甜,品质最好。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75公斤。每年物候期较酸石榴晚几天,但成熟早(6—7月)。”陈延惠主编《优质高档石榴生产技术》记载:“甜绿籽石榴为云南省蒙自、个旧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口味甜香爽口,汁多,渣少。当地头茬花果6—7月成熟,二茬花果、三茬花果8—9月成熟,单株产量高。”杨建业主编《蒙自果树资源》记载蒙自石榴有10个品种,其中甜石榴有5个品种,为甜光颜、甜绿籽、甜沙籽、厚皮甜沙籽、白花甜石榴。蒙自石榴以其品质好、成熟早,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1993年被评为云南省优质水果;1999年获世博会蔬菜水果类最高奖项大奖; 1996年蒙自县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县; 2003年成功申报了《蒙自甜石榴原产地标记》保护;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石榴之乡称号;2004年《蒙自石榴综合标准》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备案号:15596-15606-2004),并于当年作为地方标准实施;2006年荣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南方果品组石榴品种一等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用水果;2007年8月“蒙自石榴”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08年申报无公害石榴。

地域范围

蒙自石榴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云南省蒙自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9′—103°31′、北纬23°15′—23°34′,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61.3公里,总面积214353.4公顷,产地面积8000公顷,年总产量113700吨,主要涉及蒙自县的新安所镇、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芷村镇五个乡镇,共计51个行政村。

品质特性

1. 外在感官特征:蒙自石榴果实近圆球形。纵径6.85厘米,横径7.87厘米,平均单果重226克—420克,萼筒低,萼片5至7枚直立或反卷。果皮黄绿底着红霞或鲜红色,色泽鲜艳,有光泽,较光滑,果皮薄,其厚0.23厘米—0.58厘米。果面洁净,无病虫害、果面干瘪和机械伤。
2. 内在品质指标:蒙自石榴籽粒饱满,果粒大,果粒淡红色至红色,晶莹剔透似玛瑙。蒙自石榴百粒重46.4克—55.3克,肉厚汁多,味清甜爽口,种核小且极软可食,当地群众有吃石榴不吐籽的习惯,可食部分占60.0%以上。蒙自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5.0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总糖含量>11.00毫克/100克,其营养成份极其丰富,营养价值极高。
3. 安全要求:蒙自石榴产品质量执行无公害食品石榴(NY5242—2004)的要求。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蒙自县新安所镇、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芷村镇等5个乡镇,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微酸至微碱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宜。产地环境执行《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 5013–2006)的要求。
2. 品种选择:蒙自石榴具有720多年的种植历史,栽培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主要品种有甜绿籽石榴、甜光颜石榴、厚皮甜沙籽石榴3个品种
。蒙自石榴所栽植的苗木必须是选自基地并无病虫害。
3. 生产过程管理:蒙自石榴执行云南省地方标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DB 41DB53/T 114.1-114.11–2004)的要求。
4. 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石榴成熟后应分批适时采收,分级包装后上市或冷库预冷后上市,石榴贮藏保鲜最适宜的温度为4-5℃,湿度为95%,贮藏果实用保鲜袋单果包装,防止失水。云南省地方标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DB 41DB53/T 114.10–2004)的要求。
5. 生产记录要求:蒙自石榴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包装规范

石榴采后立即按标准规定的质量条件挑选分级,包装验收。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包装材料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注明品种、产地、商标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后进行外销。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执行云南省地方标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DB 41DB53/T 114.10–2004)的要求。

产品百科
蒙自石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石榴,原产波斯(伊朗)一带,约在西汉时传入中国。其名分别有丹若、沃丹、金罂、安石榴等。据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涂林安石国得种归来种植栽培,故唐代元稹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之诗句,石榴也因此名为安石榴。
蒙自石榴大约有70多个品种,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食用石榴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蒙自甜石榴在当地果农的长期栽培实践中,培育出甜绿子、甜沙子、甜白花等3个优质品种。其中,以甜绿子为最优,其个头大如碗,籽实饱满,肉厚核小,晶莹如珠,汁多蜜甜。绿子石榴和沙子石榴同是农历七八月间成熟。白花石榴的成熟期稍晚一些,大约农历八九月间成熟。
2010年03月2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蒙自石榴”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蒙自石榴
产地名称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品质特点
籽实饱满,肉厚核小,汁多蜜甜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3月25日

蒙自石榴产品特点

蒙自石榴外在感官

蒙自石榴果实近圆球形。纵径6.85厘米,横径7.87厘米,平均单果重226克—420克,萼筒低,萼片5至7枚直立或反卷。果皮黄绿底着红霞或鲜红色,色泽鲜艳,有光泽,较光滑,果皮薄,其厚0.23厘米—0.58厘米。果面洁净,无病虫害、果面干瘪和机械伤。蒙自生产的甜石榴不仅籽粒晶莹,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食部分占籽粒的71%—87%。其中,甜绿籽、厚皮甜砂籽、甜光颜在国内石榴产品中属上乘品种。

蒙自石榴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内在品质

蒙自石榴籽粒饱满,果粒大,果粒淡红色至红色,晶莹剔透。蒙自石榴百粒重46.4克—55.3克,肉厚汁多,味清甜爽口,种核小且极软可食,当地群众有吃石榴不吐籽的习惯,可食部分占60.0%以上。蒙自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5.0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总糖含量>11.00毫克/100克,其营养成份丰富,营养价值高。

蒙自石榴产地环境

蒙自石榴土壤地貌

蒙自县土壤分为赤红壤、黄棕壤、石灰岩土、山地红壤、黄棕壤、燥红土、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等9个土类,其下又分为15个亚类、20个土属、63个土种。以红壤居多,砖红壤性红壤次之,土壤pH值一般在4.5—8.2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蒙自县境内山脉属于云岭东南支系乌蒙山脉,地貌可分为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三种,地势大体北高南低。红河与南盘江的分水岭从东部的梁子山、放羊坡经中部的龙古塘向西南部的曲嘴坡一线延伸,斜跨全境,形成境内最高山脊,海拔高度一般在1800米以上;分水岭两侧地势逐渐降低,北侧为断陷盆地,地势平坦,三条丘陵带绵亘其间,将其分隔为蒙自坝、草坝、大屯坝三块小盆地,海拔高度在1276米—1300米之间;分水岭南侧是红河河谷,大体上呈阶梯形渐次下降,到海拔1000米左右再陡降为200米左右的深谷。最低点冷泉镇清水河,海拔146米,其最高点为老寨乡老黑山,海拔高度2567.8米,为境内最高点,全县平均海拔高度1300.7米。

蒙自石榴水文情况

蒙自县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经过40多年的水利建设,先后建成菲白、庄寨、长桥海、五里冲中型水库4座,响水河、小新寨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9座,小坝坛31座,总蓄水量达1.67亿立方米。县境内水资源总量为8.74亿立方米,现有的水利工程可控制和利用的地表水量为1.6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利用率为18.3%,水利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境内河流分属南盘江和红河水系,有重要的河流14条,天然湖泊2个,较大的泉水22处。

蒙自石榴气候情况

蒙自县地处云南省低纬高原,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两季分明,11月—次年4月份为干季,5月—10月为雨季,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分为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水平差异以红河和南盘江分水岭为界,南侧降水多、湿度大、光照长,北侧降雨较少、温度较低。年平均气温18.6℃,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3.9℃。相对湿度年平均为72%。霜冻年无霜期31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857.8毫米,降雨相对集中,年雨日130天左右,干、雨季分明,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晴天多,光照充足,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上升而增加,一日最大降雨量122.7毫米。历年平均蒸发量2308.6毫米。年平均日照2143.2小时。风:主要风向南风、东南风,平均风速3.3米/小时,最大风速21.7米/小时。其优越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蒙自石榴的生长发育。

蒙自石榴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历史渊源

蒙自据县志记载,已有720多年的历史,自古属滇南古县名城,蒙自万亩石榴园被命名为“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被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有特色的城市。
优质甜石榴是蒙自最具特色的地方名特优果种,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果树栽培学》记载:“甜绿籽石榴为云南蒙自地区的优良品种。粒大,味甜,品质最好。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75千克。每年物候期较酸石榴晚几天,但成熟早(6—7月)。”
陈延惠主编《优质高档石榴生产技术》记载:“甜绿籽石榴为云南省蒙自、个旧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口味甜香爽口,汁多,渣少。当地头茬花果6—7月成熟,二茬花果、三茬花果8—9月成熟,单株产量高。”
杨建业主编《蒙自果树资源》记载蒙自石榴有10个品种,其中甜石榴有5个品种,为甜光颜、甜绿籽、甜沙籽、厚皮甜沙籽、白花甜石榴。
1987年,蒙自甜石榴的种植曾赢得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当年种植石榴4000多亩,种植范围由新安所扩展到红寨、多法勒等地。
2004年《蒙自石榴综合标准》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备案号:15596—15606—2004),并于当年作为地方标准实施;
2007年8月,“蒙自石榴”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8年,蒙自县申报无公害石榴。

蒙自石榴生产情况

1990年,蒙自县石榴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
1994年,蒙自县石榴种植面积增至2万余亩。
2010年,蒙自石榴产地面积8000公顷,年总产量11.37万吨。

蒙自石榴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产品荣誉

1993年,蒙自石榴被评为云南省优质水果。
1999年,蒙自石榴获世博会蔬菜水果类最高奖项大奖。
1996年,蒙自县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县。
2002年,蒙自石榴被评为云南省名特优新水果,南亚热作物名优水果石榴基地,蒙自石榴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水果定点批发市场。
2003年,蒙自县成功申报《蒙自甜石榴原产地标记》保护。同年,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
2004年,蒙自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石榴之乡称号。
2006年,蒙自石榴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南方果品组石榴品种一等奖。
2008年,蒙自石榴入选北京奥运会指定用水果。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蒙自石榴”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年5月,“蒙自石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认定云南省著名商标。同年11月,经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审议,认定“蒙自石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其有效期为五年。

蒙自石榴地理标志

蒙自石榴地域保护范围

蒙自石榴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云南省蒙自县境内新安所镇、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芷村镇五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9′—103°31′、北纬23°15′—23°34′。

蒙自石榴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蒙自县新安所镇、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芷村镇等5个乡镇,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微酸至微碱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宜。产地环境执行《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的要求。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12张)

(2)品种选择:蒙自石榴具有720多年的种植历史,栽培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主要品种有甜绿籽石榴、甜光颜石榴、厚皮甜沙籽石榴3个品种。蒙自石榴所栽植的苗木必须是选自基地并无病虫害。
(3)生产过程管理:蒙自石榴执行云南省地方标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DB41DB53/T114.1—114.11—2004)的要求。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石榴成熟后应分批适时采收,分级包装后上市或冷库预冷后上市,石榴贮藏保鲜最适宜的温度为4-5℃,湿度为95%,贮藏果实用保鲜袋单果包装,防止失水。执行云南省地方标准——《蒙自石榴综合标准》(DB41DB53/T114.10—2004)的要求。
(5)生产记录要求:蒙自石榴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蒙自石榴历史文化

石榴树高一、二丈不等,叶狭长,一般农历五月开花,民间俗称农历五月是榴月。又因五月盛开的石榴花,大多艳红热烈,有着火一般的光辉,所以有诗云“五月榴花红似火” ,许多乡村女子,都喜欢将榴花插于云鬓,为其女性风姿增娇添艳。也有黄白浅红诸色,或红花白边和白花红边的,因其少则更显名贵。石榴花有单、复瓣之别,单瓣结实,复瓣不结。
石榴花的花神传说是钟馗,五月是疾病最容易流行的季节。于是,民间传说的“鬼王”钟馗,便成为人们信仰的主要对象。生前性情十分暴烈正直的钟馗,死后更誓言除尽天下妖魔鬼怪。其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刚烈性秉性。因此,人们就把能驱鬼除恶的钟馗视为石榴花的花神。
古书中石榴有两个神话记载。一说闽县东山有榴花洞,唐代永泰年间,有樵夫蓝超遇白鹿一头,一路追赶,渡水进石门,先窄后宽,内有鸡犬人家,一老叟对他说:“我是避秦人,您能不能留在这里?”蓝回说且回去诀别了家人再来,于是老叟给了他一枝石榴花,兴辞而出,好似梦境一样;后来再去,竟不知所在。这个传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些相似。另一传说是唐代天宝年间,有个叫崔元徽的处士,春夜遇见女伴十多人,一穿绿衣的自称姓杨,有个身穿红色的石家女名叫阿香,还有个封家女叫十八姨的,女伴们饮酒歌唱,十八姨举止轻佻,举杯时泼翻了酒陶罐,染了阿香裙摆一片,姑娘忽然羞绯如云,作色而起,飘逸飞去,留下一个椭圆实物……后来,人们把她的子粒载培种植,长成了而今我们所尝到的石榴。这个故事虽不算太曲折,但却使石榴的来历充满了美丽的情趣和色彩,十分耐人寻味。
“榴开百子”传说
相传齐国安德王刚过16岁,文宣帝便忙着为他娶媳妇,相中的对象是皇后李氏娘家的一个侄女。文宣帝代安德王父亲,带着一大群官员去李家相亲。酒过三巡以后,新娘李妃的母亲宋氏亲自端了一个果盘,恭恭敬敬地跪献到皇帝的案上,果盘里,放着两只大石榴。皇帝拿起石榴,反复观看,不知何意。此时,皇太子的老师魏收博学多才,解释说石榴丰硕多子,而且包埋房中。王妃的母亲荐献石榴,是期望他多子多孙,金枝繁盛。皇帝听后大喜,同大家一起举杯痛饮。从此以后,订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时互赠石榴的风俗就在民间广泛流传,绘入吉祥图案,或民间常以石榴为材剪纸贴在花窗上,称作“榴开百子”。常见的“榴开百子”图,一种是裂开的石榴果连着枝叶;另一种是群婴嬉戏于开口露籽的石榴旁;或以石榴花果为周边装饰,表达人们对石榴的热爱。
“榴花源”传说
传说闽县东山有榴花洞,唐代永泰年间,有个樵夫叫蓝超,遇见一头白鹿,一直追到榴花河口。洞门极窄,进入深处,豁然开朗,内有鸡犬人家。蓝超见一老翁,说是避秦时难来到此地,并劝他也留下,蓝超说回去辞别妻子再来,老翁临别时赠予石榴花一枝。蓝超出来后像是做了一场梦,不久再欲前往,但已不知洞在哪里。这个故事颇类似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虽说如此,却也表明古人心目中也许因爱石榴而想塑造一个“榴花源”式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