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牦牛肉

迪庆香格里拉·藏龙牦牛产业协会 【管理

原产地云南

– 产地市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 产品大类:畜牧业类
– 产地小类:肉类产品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0371
– 地标认证时间:2010
– 品质特点:肉色深红,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 地理标志分类: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地标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478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10年11月15日
产品介绍

据传有报道,公元2500年前牦牛最早驯养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或我国的青藏高原,驯养时间传说在公元2500年,与水牛驯养的时间相近,比黄牛(普通牛)驯养的时间晚4000年(1980—1981年科学家报道),说明了牦牛的驯
养历史比较短,或驯育程度降低。在西藏及祖国各地的藏民和香格里拉藏民中,把性情凶猛、力大易怒、成群集队、东奔西突的野牦牛驯养为家畜,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多少人的牺牲和辛勤劳动。把野牦牛驯养为家畜的这一成就,应归功于古代羌人。所以说牦牛是我国古羌人,及以后的藏族、纳西族、部分彝族等长期驯养的产物,是高原地区特有、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优良畜种,为伟大祖国作出的宝贵贡献之一,至今仍是我国青藏高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畜牧资源。1980年4月,香格里拉县兽医站首次开展全县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命名为“中甸牦牛”。1983年“中甸牦牛”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迪庆州境内牦牛饲养场及三县14个乡镇养殖的牦牛品种均为中甸牦牛,所养殖(放养)的牦牛均为中甸牦牛种群内自配繁殖。
1997年,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庆典上,云南省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以久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省迪庆州。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随着称谓的更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所有原含有“中甸县”或“中甸”称谓的地域地名、标识也随之更改为“香格里拉县”或“香格里拉”,如:原“中甸青稞”称为现在的“香格里拉青稞”,原“中甸牦牛”称为现在的“香格里拉牦牛”。

生态环境

1. 土壤地貌情况
迪庆境内有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区域性土壤等11个土壤,15个亚类、29个土属、26个土种。全境由于受地势、地貌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垂直分布的三种生态环境,即:高寒地区,海拔在2800~6740米;山区,海拔在2200~2800米;河谷地区,海拔在1486~2200米。
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14个乡镇牦牛养殖(放养)区域天然牧场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场、亚高山(林间)草甸草场、沼泽甸草场、山地灌木灌丛草甸草场和山地河谷杂类草草丛草场。各乡镇土壤分别有冲积水稻土、山地红壤、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地、高山寒漠土、石灰土、紫色土、棕壤土等。2. 水文情况
迪庆州境内有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金沙江流经迪庆境内430公里,流域面积16810.8平方公里,澜沧江在州境内流程320公里,流域面积7059.2平方公里,全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沿两江干流四射分布,形成典型的羽状水系。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立方米,可利用量95.7亿立方米,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立方米,可利用量95.7亿立方米,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河等可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州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
香格里拉牦牛主要放养牧区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其中较大的有青海、白海、九子海、纳帕海、硕都湖、碧塔海和黑海等,德钦地区高山牧场也分布有多个高原湖泊,且有丰富的山间河流,为牦牛的放养提供了优良的水利条件,其余自然降雨及雪山融化的雪水也可以解决放养牦牛的饮水问题。
3. 气候情况
迪庆属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
气温4.7~16.5℃,最热月平均气温11.7~24.1℃,最冷月平均气温-3.3~7.7
℃,绝对最低温度-27℃,年日照时数为1742.9~2186.6小时,太阳辐射118.3~133.7千卡/平方厘米,降水量268~945毫米。雨季(5~10月)降水量占
全年的62.3~94.4%,无霜期为129~197天。(4)人文历史情况
据传有报道,公元2500年前牦牛最早驯养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或我国的青藏高原,驯养时间传说在公元2500年,与水牛驯养的时间相近,比黄牛(普通牛)驯养的时间晚4000年(1980—1981年科学家报道),说明了牦牛的驯
养历史比较短,或驯育程度降低。在西藏及祖国各地的藏民和香格里拉藏民中,把性情凶猛、力大易怒、成群集队、东奔西突的野牦牛驯养为家畜,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多少人的牺牲和辛勤劳动。把野牦牛驯养为家畜的这一成就,应归功于古代羌人。所以说牦牛是我国古羌人,及以后的藏族、纳西族、部分彝族等长期驯养的产物,是高原地区特有、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优良畜种,为伟大祖国作出的宝贵贡献之一,至今仍是我国青藏高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畜牧资源。1980年4月,香格里拉县兽医站首次开展全县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命名为“中甸牦牛”。1983年“中甸牦牛”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迪庆州境内牦牛饲养场及三县14个乡镇养殖的牦牛品种均为中甸牦牛,所养殖(放养)的牦牛均为中甸牦牛种群内自配繁殖。
1997年,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庆典上,云南省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以久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省迪庆州。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随着称谓的更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所有原含有“中甸县”或“中甸”称谓的地域地名、标识也随之更改为“香格里拉县”或“香格里拉”,如:原“中甸青稞”称为现在的“香格里拉青稞”,原“中甸牦牛”称为现在的“香格里拉牦牛”。

地域范围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和牧业区,北接西藏,东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与云南省怒江州和丽江市毗邻。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4.7℃—16.5℃,年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
迪庆州境内牦牛养殖(放养)区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场。迪庆香格里拉·牦牛产业协会牦牛养殖基地分别位于德钦霞若乡、香格里拉县尼汝乡、小中甸、建塘镇,养殖基地平均海拔在3340米。香格里拉牦牛分布在迪庆州境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乡、洛吉乡、尼汝乡、格咱乡、东旺乡、尼西乡、五境乡;德钦县霞若乡、燕门
乡、云岭乡、佛山乡、奔子栏;维西县巴迪乡等14个乡镇,养殖品种为国内优良牦牛品种之一“香格里拉牦牛”(原中甸牦牛),地理位置:地处东经98°25'~100°18',北纬26°25'~29°16'之间,养殖区域面积为7167平方公里,天然草场面积为1238.4万亩。
香格里拉牦牛养殖(放养)区域海拔均在3000-3500米。现年牦牛存栏数为5.6万余头(不含犏牛),屠宰后牦牛肉可达到7840吨。牦牛定点屠宰厂为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屠宰场。

品质特性

1. 外在品质特征:
香格里拉牦牛平均体高,成年公牦牛为119.05厘米,成年母牦牛为105.23厘米,平均活重分别在234.55公斤和192.47公斤左右为最佳屠宰期。屠宰后的鲜牦牛肉颜色深红,色泽均匀,有光泽,脂肪颜色为淡黄色,肉质细嫩有弹性,指压后凹陷恢复较快,外表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具有新鲜牦牛肉正常气味,无异味、无霉斑等污染。
2. 内在品质指标: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低脂肪、香格里拉牦牛肉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18%,水分含量≤71.5%,脂肪≤5.42%,酸价≤2.9mg/g。
3. 安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牦牛肉(SB/T10399-2005)执行。

生产方式

1. 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迪庆地形近似肺状,地质构造复杂,地
势北高南低,地貌形态以山地、古高原面和岭峰为主,境内地理为“三山挟两江”。是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雪山皑皑、草场肥美、森林茂密、湖泊、
溪流纵横。境内共有天然草场1238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是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香格里拉牦牛是滇西北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畜种,是藏牧民主要的家畜之一。香格里拉牦牛耐寒而不耐热,对寒冷、湿润的高山牧场适应性强,适宜粗放饲牧管理,采食力强,训育程度差。体格粗短、结实,
体形大小因地不一,尼汝、格咱一带稍大,大中甸、小中甸、东旺一带次之。迪庆境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饲料饲草资源为香格里拉牦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迪庆州非常重视香格里拉牦牛的品种选育,对产品的选育以本品种为主,实行圈养,人为控制交配种畜,防止牛群近亲交配,防止牛种退化,保证后代牛生产性能的提高。
在高原高寒草地生态和原始的放牧管理条件下 ,牦牛终年放牧 , 每年随牧草生长季节呈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体重变化规律 ,生长发育缓慢,一般饲养周期到六-七年才育成出栏(经半舍饲育肥后的牦牛饲养周期在5-6年就可以屠宰),牦牛从出生到4岁时,经过四个冬季,累加减重量相当于两头牦牛的净肉量,在4-5岁时,暖季增重与冷季减重几乎持平。牦牛犊当年育成出栏,或18月龄出栏,在冷季来临之前,多出栏,缩短牦牛饲养周期。
养殖场和农户饲养的牦牛均为野外自然放牧,夜间牦牛休息场所不固定。出栏后用有栅栏的运输车将牦牛自饲养地运送到屠宰场进行宰杀。屠宰之前
对牦牛进行检验,合格的标准为:无病,体型健康;牦牛精神状态好;体重在300kg以上;自然饲养状态下的年龄在6周岁以上;牦牛肥瘦适中。
3. 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饲草饲料:以天然饲草加人工优质牧草为主,冬、春季节以青贮饲料为主,夏、秋季节以自由放牧为主,一般不补精料,只是在母牛产后,公牛配种期需补部分精料。
饮水:山泉水、河水或自来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规定。
疫苗使用情况:a、常用疫苗品种有:口蹄疫疫苗、炭疽疫苗、气肿疽疫苗等传染病的疫苗;b、使用原则:严格消毒使用器械,做到一针一头制,不
经过消毒的针头不重复使用。
兽药和使用: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5125的规定,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发生疾病的种牛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作为食用牛出售。
卫生消毒: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125的规定。牛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火碱或撒石灰消毒。每批牛犊出栏后彻底清扫牛舍,采用喷雾等方式消毒,定期对分娩栏、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消毒。
疫病监测: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动物防疫法》制定检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病死牛处理:对有病的牦牛,立即隔离,并聘请专业兽医人员进行进一
步对病变牦牛进行诊断,对重病牦牛进行当场拉到野外指定地点屠杀,尸体
进行无害化处理。
3. 香格里拉牦牛饲养管理过程
香格里拉牦牛公母合群,分场饲牧,终年以放牧为主,冬春补饲少量饲草饲料。各场头数和饲牧情况因地而异,每场饲牧40-90头不等,不分昼夜季节放牧,每年4-9月间游牧在海拔3500-4500米左右高山牧场,白天放牧,夜间关围在木栏内。10月至翌年的3月间,搬回海拔3200-3800米的林间草地牧场,白天四处放牧,晚上在牛棚附近夜牧,犊牛单独关在小圈内。夏秋水草丰盛,是牦牛抓膘、配种和畜产品增产的季节,放牧早出晚归。6-7月间每个牦牛场都要给成年公母牦牛灌喂一次白酒、茶叶、红糖和小米辣子;给所有的牛喂2-3次盐巴,催情抓膘。冬春牧草枯黄,是牦牛减膘瘦弱的季节,放牧晚出早归。尼汝、格咱一带的牦牛场补饲蔓菁、青稞面和储备的野生植物饲料;建塘镇、小中甸一带的牦牛场补饲青稞草、蔓菁、马铃薯和青稞面。每个牦牛场对挤奶母牦牛和犊牛特别精心饲养管理,每天挤奶前都要给挤奶母牦牛补饲煮熟的蔓菁、马铃薯或野生饲料,掺拌少量的青稞面。每头母牦牛产后都要喂1-2次煮熟的腊猪肉1-2公斤,产后15天不挤奶。犊牛出生至3月龄,白天跟随母牦牛放牧,夜间单独关养,母牦牛挤奶时30%奶留给小牛自由食用,每天晚上入圈时需在酸奶中加青稞面煮沸,以1:2一直喂到1岁半,母牦牛怀孕干乳后自行断奶。
4. 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按牦牛生长地“乡+农户户主姓名+月+日”的方法对牦牛进行批次号编制,乡和农户户主姓名采用
第一个大写字母缩写代替。牦牛屠宰前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宰杀。屠宰过程:喷水淋浴、致昏、刺杀放血、剥皮、去头蹄、开膛解体、检验、称重、入库冷藏各环节均按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5. 生产记录要求:生产记录包括牛只来源、配种、产犊、哺乳、断奶
增重、防病防治、屠宰、出售等,上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包装规范

1. 包装:
严格按照产品包装工艺规程执行。产品包装物要求强度合格,内装成品重量准确,外包装整齐牢固。包装材料应符合GB11680和GB9687的规定。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香格里拉牦牛’名称和公共标识团组合标注形式)。
2. 标识:
销售和运输包装物标识应有产品名称、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规格批号、保质期、执行标准号等内容。不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其产品名称不得使用含有“香格里拉牦牛肉”(包括连续或断开)的名称。
3. 贮存:
贮存场地应由专人管理,保持贮存环境的卫生、清洁,符合相关冷藏、储存温湿度。并于相关位置标明品种、等级、规格等。
4. 运输:
牦牛肉:公路、水路运输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冷藏车(船)或保温车,铁路运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产品百科
香格里拉牦牛肉,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区,也是主要的林、牧区,农林牧业是迪庆州的支柱产业,在雪域高原,具有牦牛独具优势的生长环境,牦牛一直都凭借高营养、味质鲜美而获赞,所以,发展牦牛产业是当地特色生物经济之一。
香格里拉牦牛耐寒而不耐热,对寒冷、湿润的高山牧场适应性强,适宜粗放饲牧管理,采食力强,训育程度差。体格粗短、结实,体形大小因地不一,尼汝、格咱一带稍大,大中甸、小中甸、东旺一带次之,所产牦牛肉味鲜美,香味独特,高蛋白、低胆固醇。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香格里拉牦牛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香格里拉牦牛肉
产地名称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品质特点
肉色深红,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478号
批准时间
2010年11月15日

香格里拉牦牛肉产品特点

香格里拉牦牛肉品质特性

牦牛是地球之巅的高寒、无任何污染环境、独特的半野生半原始珍稀动物,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其全身都是宝,特别是肉,被誉为“牛肉之冠”。
在香格里拉,牦牛生长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地带,无生态污染,加之这里的天然牧草多由虫草、贝母、野三七、人参果等珍贵高山药用植物之茎叶构成,故牦牛肉味鲜美,香味独特,高蛋白、低胆固醇。
香格里拉牦牛平均体高,成年公牦牛为119.05厘米,成年母牦牛为105.23厘米,平均活重分别在234.55千克和192.47千克左右为最佳屠宰期。屠宰后的鲜牦牛肉颜色深红,色泽均匀,有光泽,脂肪颜色为淡黄色,肉质细嫩有弹性,指压后凹陷恢复较快,外表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具有新鲜牦牛肉正常气味,无异味、无霉斑等污染。

香格里拉牦牛香格里拉牦牛

香格里拉牦牛肉内在品质

牦牛肉营养丰富,具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低脂肪、香格里拉牦牛肉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18%,水分含量≤71.5%,脂肪≤5.42%,酸价≤2.9毫克/克。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37.6%)和蛋白质(23%)比黄牛肉高出三分之一;而脂肪的含量则比黄牛肉低五分之一。

香格里拉牦牛肉产地环境

香格里拉牦牛肉地理环境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和牧业区,北接西藏,东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与云南省怒江州和丽江市毗邻。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千米。

香格里拉牦牛肉土壤地貌

迪庆州境内有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区域性土壤等11个土壤,15个亚类、29个土属、26个土种。全境由于受地势、地貌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垂直分布的三种生态环境,即:高寒地区,海拔在2800—6740米;山区,海拔在2200—2800米;河谷地区,海拔在1486—2200米。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14个乡镇牦牛养殖(放养)区域天然牧场分别为高寒草甸草场、亚高山(林间)草甸草场、沼泽甸草场、山地灌木灌丛草甸草场和山地河谷杂类草草丛草场。各乡镇土壤分别有冲积水稻土、山地红壤、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地、高山寒漠土、石灰土、紫色土、棕壤土等。

香格里拉牦牛肉水文情况

迪庆州境内有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金沙江流经迪庆境内430千米,流域面积16810.8平方千米,澜沧江在州境内流程320千米,流域面积7059.2平方千米,全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沿两江干流四射分布,形成典型的羽状水系。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立方米,可利用量95.7亿立方米,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立方米,可利用量95.7亿立方米,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河等可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州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香格里拉牦牛主要放养牧区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其中较大的有青海、白海、九子海、纳帕海、硕都湖、碧塔海和黑海等,德钦地区高山牧场也分布有多个高原湖泊,且有丰富的山间河流,为牦牛的放养提供了优良的水利条件,其余自然降雨及雪山融化的雪水也可以解决放养牦牛的饮水问题。

香格里拉牦牛肉气候情况

迪庆州属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最热月平均气温11.7—24.1℃,最冷月平均气温-3.3—7.7℃,绝对最低温度-27℃,年日照时数为1742.9—2186.6小时,太阳辐射118.3—133.7千卡/平方厘米,降水量268—945毫米。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2.3—94.4%,无霜期为129—197天。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广阔的草地资源,为牦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基础。

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牦牛肉历史渊源

据有关报道,公元前2500年,牦牛最早驯养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或中国的青藏高原,与水牛驯养的时间相近,比黄牛(普通牛)驯养的时间晚4000年(1980—1981年科学家报道),说明了牦牛的驯养历史比较短,或驯育程度降低。在西藏及祖国各地的藏民和香格里拉藏民中,把性情凶猛、力大易怒、成群集队、东奔西突的野牦牛驯养为家畜,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努力。把野牦牛驯养为家畜的这一成就,应归功于古代羌人。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就已发现牦牛的肉质之美。
1980年4月,香格里拉县兽医站首次开展全县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命名为“中甸牦牛”。
1983年,“中甸牦牛”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迪庆州境内牦牛饲养场及三县14个乡镇养殖的牦牛品种均为中甸牦牛,所养殖(放养)的牦牛均为中甸牦牛种群内自配繁殖。
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随着称谓的更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所有原含有“中甸县”或“中甸”称谓的地域地名、标识也随之更改为“香格里拉县”或“香格里拉”,原“中甸牦牛”称为“香格里拉牦牛”。

香格里拉牦牛肉生产情况

2010年,香格里拉牦牛养殖区域面积为7167平方千米,年牦牛存栏数为5.6万余头(不含犏牛),屠宰后牦牛肉可达到7840吨。

香格里拉牦牛肉香格里拉牦牛肉

香格里拉牦牛肉产品荣誉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香格里拉牦牛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香格里拉牦牛肉地理标志

香格里拉牦牛肉地域保护范围

香格里拉牦牛分布在迪庆州境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小中甸乡、洛吉乡、尼汝乡、格咱乡、东旺乡、尼西乡、五境乡;德钦县霞若乡、燕门乡、云岭乡、佛山乡、奔子栏;维西县巴迪乡等14个乡镇,养殖品种为国内优良牦牛品种之一“香格里拉牦牛”(原中甸牦牛),地理位置:地处东经98°25′—100°18′,北纬26°25′—29°16′之间。

香格里拉牦牛肉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迪庆地形近似肺状,地质构造复杂,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形态以山地、古高原面和岭峰为主,境内地理为“三山挟两江”。境内共有天然草场1238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是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香格里拉牦牛是滇西北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畜种,是藏牧民主要的家畜之一。迪庆境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饲料饲草资源为香格里拉牦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迪庆州非常重视香格里拉牦牛的品种选育,对产品的选育以本品种为主,实行圈养,人为控制交配种畜,防止牛群近亲交配,防止牛种退化,保证后代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在高原高寒草地生态和原始的放牧管理条件下,牦牛终年放牧,每年随牧草生长季节呈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体重变化规律,生长发育缓慢,一般饲养周期到六—七年才育成出栏(经半舍饲育肥后的牦牛饲养周期在5—6年就可以屠宰),牦牛从出生到4岁时,经过四个冬季,累加减重量相当于两头牦牛的净肉量,在4—5岁时,暖季增重与冷季减重几乎持平。牦牛犊当年育成出栏,或18月龄出栏,在冷季来临之前,多出栏,缩短牦牛饲养周期。养殖场和农户饲养的牦牛均为野外自然放牧,夜间牦牛休息场所不固定。出栏后用有栅栏的运输车将牦牛自饲养地运送到屠宰场进行宰杀。屠宰之前对牦牛进行检验,合格的标准为:无病,体型健康;牦牛精神状态好;体重在300千克以上;自然饲养状态下的年龄在6周岁以上;牦牛肥瘦适中。香格里拉牦牛肉
香格里拉牦牛肉(11张)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饲草饲料:以天然饲草加人工优质牧草为主,冬、春季节以青贮饲料为主,夏、秋季节以自由放牧为主,一般不补精料,只是在母牛产后,公牛配种期需补部分精料。
饮水:山泉水、河水或自来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规定。
疫苗使用情况:a、常用疫苗品种有:口蹄疫疫苗、炭疽疫苗、气肿疽疫苗等传染病的疫苗;b、使用原则:严格消毒使用器械,做到一针一头制,不经过消毒的针头不重复使用。兽药和使用: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5125的规定,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发生疾病的种牛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应作为食用牛出售。
卫生消毒: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125的规定。牛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火碱或撒石灰消毒。每批牛犊出栏后彻底清扫牛舍,采用喷雾等方式消毒,定期对分娩栏、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消毒。
疫病监测: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动物防疫法》制定检测方案,并组织实施。
病死牛处理:对有病的牦牛,立即隔离,并聘请专业兽医人员进行进一步对病变牦牛进行诊断,对重病牦牛进行当场拉到野外指定地点屠杀,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3)香格里拉牦牛饲养管理过程
香格里拉牦牛公母合群,分场饲牧,终年以放牧为主,冬春补饲少量饲草饲料。各场头数和饲牧情况因地而异,每场饲牧40—90头不等,不分昼夜季节放牧,每年4—9月间游牧在海拔3500—4500米左右高山牧场,白天放牧,夜间关围在木栏内。10月至翌年的3月间,搬回海拔3200—3800米的林间草地牧场,白天四处放牧,晚上在牛棚附近夜牧,犊牛单独关在小圈内。夏秋水草丰盛,是牦牛抓膘、配种和畜产品增产的季节,放牧早出晚归。6—7月间每个牦牛场都要给成年公母牦牛灌喂一次白酒、茶叶、红糖和小米辣子;给所有的牛喂2—3次盐巴,催情抓膘。冬春牧草枯黄,是牦牛减膘瘦弱的季节,放牧晚出早归。尼汝、格咱一带的牦牛场补饲蔓菁、青稞面和储备的野生植物饲料;建塘镇、小中甸一带的牦牛场补饲青稞草、蔓菁、马铃薯和青稞面。每个牦牛场对挤奶母牦牛和犊牛特别精心饲养管理,每天挤奶前都要给挤奶母牦牛补饲煮熟的蔓菁、马铃薯或野生饲料,掺拌少量的青稞面。每头母牦牛产后都要喂1—2次煮熟的腊猪肉1—2千克,产后15天不挤奶。犊牛出生至3月龄,白天跟随母牦牛放牧,夜间单独关养,母牦牛挤奶时30%奶留给小牛自由食用,每天晚上入圈时需在酸奶中加青稞面煮沸,以1:2一直喂到1岁半,母牦牛怀孕干乳后自行断奶。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按牦牛生长地“乡+农户户主姓名+月+日”的方法对牦牛进行批次号编制,乡和农户户主姓名采用第一个大写字母缩写代替。牦牛屠宰前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宰杀。屠宰过程:喷水淋浴、致昏、刺杀放血、剥皮、去头蹄、开膛解体、检验、称重、入库冷藏各环节均按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5)生产记录要求:生产记录包括牛只来源、配种、产犊、哺乳、断奶增重、防病防治、屠宰、出售等,上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