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地处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沛,平均年日照总时数2061小时。雨量丰富,平均年降水量154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年降水的70%以上。温暖湿润,全年无霜期250天,年平均气温16.2℃,7月份最高,平均28.3℃,1月份最低,平均4.1℃。降雨量、气温和光照条件非常适合杨梅生长,有利于杨梅挂果和糖分累积。
余姚杨梅产区,多为南向坡地,地势起伏平缓,坡度在0~17°之间。区域内水库分布多,水资源丰富。土壤深厚微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平均为3.625%,含氮0.21~0.3%,速效钾71~104ppm,含磷量低平均为6ppm。产地条件也有利于杨梅的生产和品质提高。根据浙江省杨梅气候生态区划的研究成果,余姚属于杨梅最适气候区,具有产量高,果实品质佳、含酸量低的特点。
“余姚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余姚市辖区内,即东经120°52′~121°25′,北纬29°39′~30°21′之间。具体地域为:三七市、丈亭、凤山、陆埠、河姆渡、大隐、梁弄、梨洲、兰江、阳明、马渚、牟山、临山、黄家埠、朗霞、低塘、泗门、小曹娥、大岚、四明山、鹿亭等,共计21个乡镇(街道)。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50100公顷,目前种植面积6000公顷,年产量2.5万吨。
4.1 品质特色
‘荸荠种’杨梅:果实近圆形,顶部稍凹,果底平,缝合线不明显,色泽紫黑,富有光泽。果实中等,果蒂小,核小,稍离核,可食率高。肉柱圆钝,肉质细软,汁液丰富,甜多酸少,风味佳,略有香味;平均单果重≥9.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总酸≤9.5g/kg,维生素C≥3.8mg/100g。
‘夏至红’杨梅:果实圆正,果色深红,有光泽。果实中等偏大,核中等大小,可食率较高。肉质柔软,果汁中等,甜酸鲜美,香味较浓;平均单果重≥13.3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总酸≤10.3g/kg,维生素C≥4.2mg/100g。
‘水晶种’杨梅:果实圆形,果面白色或乳黄色略带红晕,有光泽。果实中等偏大,果蒂小,核中等大小,可食率较高。肉质柔软,果汁中等,味酸甜,具清香;平均单果重≥10.3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8%,总酸≤14.0g/kg,维生素C≥7.5mg/100g。
4.2 安全要求:符合GB2763等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3.1 品种:‘荸荠种’、‘夏至红’、‘水晶种’等良种。
3.2 土壤管理:平坦园地用“清耕法”,3月中旬进行翻土,采果前清除树冠下杂草,采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无杂草状态;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时清除杂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长,待采前割去便于采收;注意在秋冬季进行扩穴改土,全园一次性或以树干为中心逐年扩穴。
3.3 施肥管理:每年10月下旬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用量为300~500kg。采用条沟、环状和穴施,在树冠滴水线外侧,深20~30cm。
3.4 水分管理: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入冬前要适时灌水,夏、秋季节注意排涝。
3.5 整形修剪:采用开心形树型进行整形,时期以冬季(10月~11月)为主,夏季(7月15日前后)为辅。要求轻剪长放,以疏为主,缓和树势,开张侧枝,注意树冠上疏下密,立体结果。
3.6 花果管理:采用疏枝、疏花和疏果相结合方式。春季全树均匀短截1/5~2/5的结果枝;3月底4月初疏花;4月中旬,分2~3次人工疏果。结果枝留果标准为长果枝3~5果,中果枝2~3果,短果枝1~2果。
3.7 病虫防治:杨梅病虫害较少发生,关键在于加强日常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的抗逆能力;秋冬季开展翻土、修剪、清园,改善杨梅园的生态环境。
余姚地域范围内的“余姚杨梅”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余姚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申请,并按照《“余姚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 中文名
- 余姚杨梅
- 产地名称
- 浙江省余姚市
- 品质特点
- 肉质细软,风味独特,甜中带酸
- 地理标志
-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
- 批准时间
- 2004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