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

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 【管理

原产地浙江

– 产地市县: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 产品大类:种植业类
– 产地小类:茶叶类
– 地标证书编号:AGI02543
– 地标认证时间:2019
– 品质特点:滋味鲜醇,叶白脉翠
– 地理标志分类: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4] 
– 地标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39号
– 地标批准时间:2004年4月6日
产品介绍

生态环境

2.1 地形地貌
安吉白茶保护区域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地势由西南崛起向东北倾斜,中部低缓,构成三面环山,东北开口的箕状盆地。
2.2 生态
安吉白茶保护区域山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3%,森林覆盖率达69%,有“中国竹乡”之称,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县。
2.3 气候
安吉白茶保护区域气候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26d;≥10℃年活动积温4932℃,年降雨量约1510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h。每年3月底到4月初,白叶一号茶芽萌发初期,安吉县平均气温维持在20℃左右,使得新生叶片发生白化,叶片玉白,叶脉翠绿,状如凤羽,且白化期叶片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较低,因而采用白叶一号白化期的鲜叶制成的安吉白茶叶白脉翠、高鲜甘爽、嫩香持久,风味独特。
2.4 土壤
安吉白茶保护区域多为山地丘陵红黄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4.5-6.5。
2.5 水文
安吉白茶保护区域主要水系为西苕溪。它的上游西溪、南溪于塘浦长潭村汇合后,形成西苕溪干流,然后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县境,于小溪口出县。沿途有龙王溪、浒溪、里溪、浑泥港、晓墅港汇入。西苕溪县内流域面积1806km2,主流全长110.75km。出县后过长兴经湖州注入太湖,再入黄浦江。

地域范围

安吉白茶保护范围限于农业部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批准的范围,位于北纬30°23′~30°52′,东经119°14′~119°53′,即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行政区域内梅溪镇、天子湖镇、鄣吴镇、杭垓镇、孝丰镇、报福镇、章村镇、天荒坪镇、溪龙乡、上墅乡、山川乡、递铺街道、昌硕街道、灵峰街道、孝源街道,共计15个乡镇(街道)192个行政村(社区)。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年产量2000吨,合计保护区域面积18.86万公顷。

品质特性

4.1 感官品质
4.1.1 独特的感官品质特征
安吉白茶:外形条直显芽似兰花,壮实匀整,嫩绿鲜活泛金边;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嫰匀成朵,叶白脉翠。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叶白脉翠,高鲜甘醇。
4.4.2 各质量等级的感官品质
表2 各质量等级安吉白茶感官品质
级别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精品条直显芽,芽壮实匀整,嫩绿,鲜活泛金边,无梗、朴、黄片嫩绿明亮嫩香持久鲜醇甘爽叶白脉翠,一芽一叶,芽长于叶,成朵、匀整
特级条直有芽,匀整,色嫩绿泛玉色,无梗、朴、黄片嫩绿明亮嫩香持久鲜醇叶白脉翠,一芽一叶,成朵、匀整
一级条直有芽,较匀整,色嫩绿润,略有梗、朴、片尚嫩绿明亮清香醇厚叶白脉绿,一芽二叶,成朵、匀整
二级条直尚匀整,色绿润略有梗、朴、片绿明亮尚清香尚醇厚叶尚白脉翠,一芽二、三叶,成朵、匀整
4.2 理化品质
理化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含水量(%)≤6.5;粗纤维(%)≤10.5;游离氨基酸总量(%)≥5.0;水浸出物(%)≥36;总灰分(%)≤6.5。
4.3 质量安全
安吉白茶质量安全执行符合GB/T 20354标准。

生产方式

3.1 品种
白叶一号无性系茶树良种。
3.2 种植
3.2.1 苗木
苗木插穗应来自于白叶一号母本园,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苗木质量要求
级别苗高/cm茎粗/mm根长/c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数目苗木纯度/%检疫性病虫害
Ⅰ>30>3.0>12>81~2100不得检出
Ⅱ30~203.0~1.812~48~61~0100不得检出
Ⅲ<20<1.8<4<6099不得检出
3.2.2 定植
3.2.2.1 时间
a)春季定植:2月中旬~3月上旬;
b)秋季定植:10月下旬~11月下旬。
3.2.2.2
单条播:行距约130-150cm,株距约30cm,每穴茶苗2株~3株,每公顷苗数4.5万~5万株;
3.2.3 底肥
按茶行开种植沟,深约50cm,宽约60cm,种植沟内施底肥,每公顷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30t~50t,加饼肥1.5t~2.0t,施后覆土,间隔半月后种植。
3.2.4 栽种
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栽植时覆土至根颈处,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
3.2.5树冠管理
3.2.5.1 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剪口离地15cm~20cm;第二次在定植后一年进行,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cm~15cm;第三次在春茶后进行,在前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cm~15cm。
3.2.5.2 深修剪
深修剪每年进行1次,时间宜在春茶后(4月底~5月上旬)进行。离地40㎝~55㎝修剪。
3.2.5.3 重修剪、台刈
对衰老茶园采用重修剪或台刈,时间应在春茶后及时进行。
3.2.6 肥培管理
3.2.6.1 耕作
a) 深耕:每年或隔年的9月~11月对茶园行间土壤进行深耕一次,深度20cm~30cm。
b) 中耕:每年进行两次中耕,深度10cm~15cm。
3.2.6.2 除草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此外夏初至秋末在茶行间铺草,减少杂草生长。
3.2.6.3 施肥
追肥时间分别是2月中下旬(幼龄茶园),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基肥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中下旬。幼龄茶园施肥以氮为主,促进树冠面的形成;生产茶园施肥情况视土壤肥力和产量而定;严禁使用含氯混(复)合肥。
3.2.7 主要病虫害防治
安吉白茶主要病虫害有茶尺蠖、茶蚜、黑刺粉虱、茶叶螨类、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等;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提倡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3.3 采摘
3.3.1 采摘标准
安吉白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芽叶转白。
3.3.2 采摘要求
安吉白茶采摘标准适时采摘,不带老叶奶叶、鱼叶,不采病虫叶、冻伤叶。
3.3.3 采摘方法
鲜叶采摘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应掐采、捋采、抓采。
3.3.4 鲜叶装运
鲜叶采摘后用清洁、无污染、透气性好的竹篮、竹篓盛装,装叶量以不影响品质为宜。茶篮中不应存放杂物。鲜叶采摘后应及时送至加工厂,鲜叶运送途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鲜叶劣变,杜绝混入有异味、有毒、有害物质、非茶类夹杂物。
3.4 加工
凤形安吉白茶加工工艺:摊青→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回潮→复烘→整理入库。
3.4.1 机制工艺
3.4.1.1 摊青
摊青间应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气味。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按标准验收、分级后立即摊青,鲜叶应摊放在竹匾或通风槽上,均匀薄摊,摊青厚度1kg/m2为宜。摊放时间4h~8h为宜,茶叶变软,失水率20%左右。
3.4.1.2杀青
采用名茶多功能机杀青。投叶量一般控制在每五槽350g~400g。温度设定为280℃左右,时间5~7min左右,失水率达40%左右,青气消散,清香显露,嫩梗折而不断。
3.4.1.3理条
在多功能机中从杀青叶直接进入理条工序。投叶量控制在每10槽750g左右。锅温设定为 120~90℃,时间为4~6min。理条工序后茶叶基本定型,茶叶边缘较硬,有触手感,失水率达70%~75%。待茶叶七至七成半干时起槽。
3.4.1.4 摊凉
将理条叶置于茶扁中摊凉,厚度 10~15cm,时间10min。
3.4.1.5初烘
用翻板式烘干机或五斗式烘干机初烘,温度100~120℃左右,厚2~3cm,链板转速400r/min,烘干时间8~10分钟,烘至茶梗略硬,烘干叶失水率达85%~90%,即可出锅。
3.4.1.6 摊凉回潮
初烘叶下机摊凉回潮厚度20cm~30 cm 左右,时间20~30 min。
3.4.1.7复烘
采用箱式烘干机烘干。温度设定为 8O~90℃,上叶厚度为 3~4cm,链板转速为300 r/min。时间20分钟左右,手捻茶叶成粉末状,茶叶含水率5%左右,即可下烘。
3.4.2 手工工艺
3.4.2.1 杀青理条
第一阶段,以抖为主,时间为3min~4 min,到茶叶萎瘪不黏手;第二阶段,以捞带为主;第三阶段,以搓条为主,待茶叶七成至七成半干时起锅。
3.4.2.2 初烘
用五斗名茶烘干机初烘,温度130℃左右,厚0.5cm,投叶量1000g左右,烘干叶失水率达85%-90%。历时10min,间隔翻叶次数。烘干叶及时摊凉回潮后复烘。
3.4.2.3 焙干
用五斗名茶烘干机烘焙,温度80℃~90℃左右,每斗烘茶500g左右,时间20min左右,中间翻烘3次~4次,烘至足干,手捏茶叶成粉末状,即可下烘。
3.5 包装与储藏
3.5.1 包装
安吉白茶销售包装符合GH/T 1070。所用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无味。
3.5.2 贮藏
安吉白茶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冷藏,库房温度5℃-8℃为宜,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污染。

包装规范

安吉白茶标志使用人须向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安吉白茶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安吉白茶标志使用人应自觉接受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的监督检查,并保证和维护安吉白茶的品质和信誉。

产品百科
安吉白茶,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200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中文名
安吉白茶
外文名
Anji white tea
产地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品质特点
滋味鲜醇,叶白脉翠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39号
批准时间
2004年4月6日

安吉白茶产品特点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安吉白茶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历史渊源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1982年,浙江农业资源普查时,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后育成“白叶一号”品种。当时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刘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
至1996年已发展到1000亩,可以采制的只有200亩,年产干茶不足千斤。
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为6.19%—6.92%,茶多酚10.7%,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届斗茶会上以“玉凤”茶名获99分的最高分,次年又获99.3分,1991年再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

安吉白茶产地环境

安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

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全县年降雨量2003.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2.5小时,年平均气温17.0℃。安吉县境内天目山脉自西南入境,分东西两支环抱县境两侧,呈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的“畚箕形”的辐聚状盆地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适宜种植茶树。

安吉白茶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总产量1860吨,总

产值24.74亿元,带动种植户达15800余户,产业链从业人员19.8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安吉白茶产品荣誉

200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9年11月15日,安吉白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

安吉白茶地域保护范围

安吉白茶原产地域范围以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安吉白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区的请示》[安政文(2003)50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浙江省安吉县现辖行政区域。

安吉白茶质量技术要求

安吉白茶的生产加工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技术要求条件:采自“白叶一号”茶树的鲜叶;采摘期应在春季;采用摊青、杀青、理条搓条、摊凉、初烘、焙干、整理等主要加工方法;茶叶含水量不高于5%;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不低于5%。
安吉白茶具体的生产加工环境和技术指标要求等,应以安吉白茶国家标准为准。

安吉白茶专用标志使用

在安吉白茶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需要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应向本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后,方可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